綿毛絲膜菌
拉丁綱名 | Basidiomycetes |
中文綱名 | 擔子菌綱 |
拉丁目名 | Agaricales |
中文目名 | 傘菌目 |
拉丁科名 | Cortinariaceae |
中文科名 | 銹傘科 |
拉丁名 | Cortinarius sublanatus |
中文名 | 綿毛絲膜菌 |
定名人 | (Sow.) Fr. |
參考文獻 | Cortinariaceae |
擔子菌綱
擔子菌綱是最高等的真菌,已知有1,100多屬,16,000多種。不少擔子菌形體較大,如樹木腐朽或木材腐朽後生出的各種覃菌,包括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等。森林中有些蘑菇大如圓桌面,有些形體雖小,但其子實體具有的特點引人注目,如黑粉菌的黑粉狀物,鏽菌的銹狀物等。所以擔子菌一般是容易被肉眼識別其大概的。
擔子菌都有很發達的菌絲體,菌絲有隔膜。有些擔子菌,其大量菌絲平行成束並組成一根根肉眼可看的索狀物,叫菌索。在擔子菌所致樹木腐朽、根腐處,剝開樹皮或挖出病根即常可見到大量菌索。有些擔子菌,菌絲上還有一特殊結構,即在菌絲分隔處生有一鎖狀的管狀物把相鄰兩細胞再作聯合,稱為鎖狀聯合。這是雙核菌絲體在雙核細胞同時分裂時形成的。
擔子菌除少數種類有無性生殖、產生分生孢子外,大多數擔子菌在自然情況下沒有無性生殖。這一點和前述子囊菌顯然不同。 擔子菌的有性生殖產生擔孢子。擔孢子是外生的,這一點和子囊菌內生子囊孢子截然相反。擔子菌中除鏽菌目有特殊的性器官外,大多無明顯的性器官,只由兩個不同性質的單核菌絲直接進行菌絲結合,產生雙核菌絲,發育到一定程度後,雙核菌絲的分支頂端分化成一個特殊的產孢(擔孢子)細胞,叫擔子(Basidium),擔子初為雙核,不久核配(兩核融合),核配後立即進行減數分裂,形成4個單倍的核,然後在擔子頂端或側面外生4個擔孢子(少數種類為2個),每個擔孢子只有一個單倍核。擔孢子成熟後會被彈射出去。若取一剛剛成熟的蘑菇的傘蓋,菌褶朝下放在一黑紙上,在相當的溫濕度下放置一日,拿起傘蓋,可見黑紙上有放射狀排列的大量擔孢子。
![綿毛絲膜菌](/img/1/0bb/ml2ZuM3X0gTN1AjM4YjM1kTO5ETM1EDNzMDMwADMwAzMxAzL2I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野生菌類也可利用
![綿毛絲膜菌](/img/d/fd1/nBnauM3XyUTOxkTN0YzM1kTO5ETM1EDNzMDMwADMwAzMxAzL2M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嘗試採食野生蘑菇,以免發生意外。但傳統藥材馬勃的旺盛生長,卻可以為居家小藥箱增添妙藥。許多上點年紀的人都會記得,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內如果發生了嚴重外傷,在醫院裡醫生首先將一種灰黑色的粉末捂到傷口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止住流血。這些灰黑色的粉末就是馬勃灰。馬勃幼嫩時可食,品質一般,但除了用於止血還有很好的消炎、消腫作用。但採集馬勃要在其菌皮乾皺時,如果過早,雖然也有上述作用,但療較卻不佳。
專家認為,菌類是植物中的一個大項,認識菌類對人們意義很大。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使他們越來越遠離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也喪失了認識菌類的機會。她希望有興趣的市民們能夠利用今年菌類多的機會,帶孩子們走出家門,認識菌類,增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掌握更多的植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