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畫作名稱:《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創作者: 波提切利 Botticelli
創作年代: 公元1485年
題材: 神話
質地: 畫布上蛋彩畫tempera on canvas
規格: 172.5 x 275.5 cm
存藏處: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斐齊美術館 Galleria degli Uffizi in Florence
作品簡介
這是塊過渡時期最著名的浮雕,共三塊,分別嵌在原羅馬皇帝路得維希御座背面和兩側,因此而稱《路得維希寶座浮雕》,靠背面上雕刻著維納斯誕生的故事。畫面表現維納斯從海水中誕生,兩位山林水澤女神從海面上輕輕把維納斯扶起。維納斯正身側面,兩臂抬舉成對稱式。衣著貼身,海水沿著豐滿的身體細密地向下流淌,當跨過乳峰順著起伏的腹部流淌時突然被遮擋下身的布單隔斷,布單以橫向大褶紋互動成大小不等的弧形曲線,與女神胸前橫向小弧形線形成呼應。兩邊的兩個女神一手托著女神後身,一手扯著遮羞布,這又形成以維納斯為中心的兩邊女神對稱配置的整體造型構圖。彎腰曲臂的女神繁複的衣裙褶紋按照身體的變化而變化,整個形象猶如一幅立體繪畫。雖然侍奉女神頭部已損,但人物仍然充滿著生命氣息。全圖以各種不同的曲線造型組成一首曲線的交響樂曲。
創作背景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美第奇的別墅而作的,作於1485年間。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著惆悵。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期藝術家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驚惶與不安。古代希臘人想像中的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即生下來就是個少女。
創作取材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畫面內容取材於這樣一個希臘神話:有個叫庫婁諾斯的人,他是萬神之王宙斯的父親,宙斯受母親蓋婭指使割下他父親的生殖器拋進海里,長期漂流,結果變成一個比雪還白的水泡。等水泡一開,在中間生出一位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少女。這位少女被風神賽普勒斯用微風送到米洛斯島,在那裡由季節女神赫拉給她披上美麗的衣服,她也成為女神。
作品賞析
大家都知道,維納斯即古代希臘神話中的阿芙羅狄德,是愛與美的女神。據希臘神話描述,維納斯是克洛諾斯把自己的父親烏拉諾斯的肢體投入海中時從海中的泡沫中誕生的。15世紀後半葉,佛羅倫斯畫派,藝術大師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即表現了這個愛與美的女神誕生時的情景:少女維納斯剛剛越出水面,赤裸著身子踩在一隻荷葉般的貝殼之上;她身材修長而健美,體態苗條而豐滿,姿態婀娜而端莊;一頭蓬鬆濃密的散發與光滑柔潤的肢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彈性和悅目的胴體;風神齊菲爾吹著和煦的微風緩緩的把她送到了岸邊;粉紅、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邊飄落,果樹之神波摩娜早已為她準備好了紅色的新裝;碧綠平靜的海洋,蔚藍遼闊的天空渲染了這美好、祥和的氣氛,一個美的和創造美的生命誕生了!據希臘神話描寫,維納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沒有經歷過嬰兒之身,沒有經過非美的過程,生來就完美無缺。顯然,作者表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們再細細的品味一下維納斯的表情就會發現,她那木然、遲滯和略帶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著清純的稚氣,這個溶成人身軀與幼童稚氣眼神於維納斯一身的表現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熱衷,也正是由於這種“崇尚”和“熱衷”使得他的作品並不僅僅限於感官本身的審美誘惑,而是通過對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純化和超越,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實際上,這是當時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典的唯美主義與基督教禁慾主義的結合,是維納斯與聖母瑪利亞的結合,是精神美與肉體美的統一。《維納斯誕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的傑作。在中世紀嚴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臘、羅馬神話中美麗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被看作"異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毀。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為了衝破思想的禁錮而嚮往古典文化的義大利市民們,卻覺得這個從海里升起來的女神,很象是一個新時代的信使--她把美帶到了人間。
《維納斯誕生》似乎可以作為體現這樣一種"時代感"的例子:裸體的維納斯就象一粒珍珠一樣,從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體態顯得那么嬌柔無力。畫面左上端有風神把春風吹向維納斯,而春神弗羅娜則在岸上迎接她。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美學家羅斯金說過,波提切利的老師菲力浦·利皮最善於畫百合,"可是要畫玫瑰那還是要讓他的學生。"在這幅畫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畫了許多玫瑰,在輕風的吹送中,繞著維納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飄舞。洋溢著青春生命的肉體,美麗嬌艷的鮮花,在當時是作為向宗教禁慾主義挑戰的形象。畫面上維納斯臉上掛著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傳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愛。因此,誕生似乎並不帶來歡樂,反而有點悲劇味道。畫的背景是一片伸展無邊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樹林,維納斯的步子仿佛沒有承受重量似的顯得飄逸,好像處於有推動力的旋律之中。這個維納斯作為美和愛的化身,有著嚴肅的含義。
此外,這個維納斯的姿態,顯然是參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隻手換了個位置。但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還有其特殊的風韻,這個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優雅的裸體,並不象後來某些威尼斯畫家所傾心的那種華麗豐艷、生命力過剩的婦女,而面容卻帶有一種無邪的稚氣。
希臘神話
據希臘神話描寫,維納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沒有經歷過嬰兒之身,沒有經過非美的過程,生來就完美無缺。顯然,作者表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們再細細的品味一下維納斯的表情就會發現,她那木然、遲滯和略帶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著清純的稚氣,這個融成人身軀與幼童稚氣眼神於維納斯一身的表現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熱衷,也正是由於這種“崇尚”和“熱衷”,使得他的作品並不僅僅限於感官本身的審美誘惑,而是通過對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純化和超越,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實際上,這是當時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典的唯美主義與基督教禁慾主義的結合,是維納斯與聖母瑪利亞的結合,是精神美與肉體美的統一。
女神風采
《維納斯的誕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的傑作。在中世紀嚴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臘、羅馬神話中美麗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被看作“異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毀。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為了衝破思想的禁錮而嚮往古典文化的義大利市民們,卻覺得這個從海里升起來的女神,很象是一個新時代的信使--她把美帶到了人間。
《維納斯的誕生》似乎可以作為體現這樣一種“時代感”的例子:裸體的維納斯就象一粒珍珠一樣,從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體態顯得那么嬌柔無力。畫面左上端有風神把春風吹向維納斯,而春神弗羅娜則在岸上迎接她。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美學家羅斯金說過,波提切利的老師菲力浦·利皮最善於畫百合,“可是要畫玫瑰那還是要讓他的學生”。在這幅畫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畫了許多玫瑰,在輕風的吹送中,繞著維納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飄舞。洋溢著青春生命的肉體,美麗嬌艷的鮮花,在當時是作為向宗教禁慾主義挑戰的形象。畫面上維納斯臉上掛著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傳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愛。因此,誕生似乎並不帶來歡樂,反而有點悲劇味道。畫的背景是一片伸展無邊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樹林,維納斯的步子仿佛沒有承受重量似的顯得飄逸,好像處於有推動力的旋律之中。這個維納斯作為美和愛的化身,有著嚴肅的含義。
此外,這個維納斯的姿態,顯然是參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隻手換了個位置。但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還有其特殊的風韻,這個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優雅的裸體,並不象後來某些威尼斯畫家所傾心的那種華麗豐艷、生命力過剩的婦女,而面容卻帶有一種無邪的稚氣。
作者簡介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15世紀佛羅倫斯畫派最後一位畫家。1447年,畫家出生在一個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時的他非常頑皮,不思學業,父親只得把他送到一間金銀作坊里學藝。不久,他喜歡上了繪畫,菲利普·利比收他為徒。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引起銀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為美第奇家族最寵愛的畫師。在美第奇家族,他廣交文學藝術界名流,接觸到各方面的知識,從而開闊了眼界,並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采的貴族印記。
1477年,波提切利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羅倫左新購置的別墅繪製了著名的《春》。
1485年,他又創作了一幅精美絕倫的巨作,《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同時還接受教會的定單,為教堂作壁畫;也曾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鋼筆畫插畫。
1492年,羅倫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會政治形勢多變。貴族復辟,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動了,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在《誹謗》這幅畫中,表達了他的憤怒和抗議。 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詩意的、充滿優美曲線的、別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議的天才作品,成為那個時期佛羅倫斯最偉大的藝術家。然而,由於他揮霍無度,晚年窮困潦倒,靠救濟度日。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問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5月,波提切利死於貧困和寂寞之中,葬於佛羅倫斯“全體聖徒”教堂的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