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主義美術
簡介
維基主義美術(Wikiism)是世界當代藝術史上的一個藝術運動和流派,又名“進化主義美術”。此類美術流派和創作活動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由著名網際網路學者凱文·凱利(KK)在他1994年的著作《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一書中首次提出這一構想和理論雛形。中國最早出現“維基美術”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中國藝術家、遊戲設計師呂東源提出的。並於2010年,由宋兮、楊欣嘉組織的“10元錢藝術活動”期間付諸實踐。隨後於2011年1月,創作的系統藝術作品《未來貨幣》,標誌著維基主義美術的誕生。維基美術強調網路新興技術出現後,開放、對等、共享的大規模協作模式,必將改變傳統的美術創作形式和表現形式。維基主義的藝術家追求共享、開放的和諧世界。主張利用集體智慧,通過網際網路的網路協同社區(WikiSns)大規模協作,對等創作。
最早將維基模式運用到藝術創作的現象,出現於美國音樂界,但由於著作權問題將作品無償共享很難實現,使得此模式一直被遏制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個發現是在2007年由全球著名新經濟學家、加拿大人“唐·泰普斯科特”和英國人“安東尼·D·威廉士 ”的著作《維基經濟學》一書中首次提出。
維基主義是一門全新的科學和藝術,它以四個新法則為基礎:開放、對等、共享以及全球運作。這些新的規則正在取代一些舊的生產和組織協作的教條。
名稱由來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 發音wiki, 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主要特徵
1消費者既是生產者,即“產銷者”,換句話說,“欣賞者”在欣賞某作品的審美活動中,同時也可以成為該藝術品(審美對象)的“創作者”。 ——開放、對等。2網路化大規模協作,具有長尾效應。——全球運作。
3藝術品呈現方式是動態的。與傳統藝術品固定、靜態的表現方式不同,WIKI形態的藝術
品始終在不斷疊代,變化、更新。——共享、動態。
中國維基藝術代表作品
沈少民:《科學+藝術項目》、《天安門改建方案》。呂東源:《未來貨幣》智庫、《虛擬生物進化論》。
宋兮+楊欣嘉:《10元》藝術計畫。
劉耀華(劉幾) :《中國當代藝術家詞典》、《請送我一件垃圾》。
代表人物
沈少民,呂東源,劉耀華,宋兮, 楊欣嘉等。維基主義美術思潮
維基主義是21世紀初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新型生產關係和組織形態,此種形態的出現和網際網路以及新技術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之後出現的一種對新型組織形態和生產方式的重新思考的社會思潮。維基模式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進行一場偉大的變革。維基主義美術的歷史背景
世界在進入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和計算機發達的時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能比過這 個時代的人們在交流和溝通以及迅速得到信息上而更加快捷。這種生產工具的改變,必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 發音wiki, 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 最早在網際網路的套用是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發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式設計師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由於wiki可以調動最廣大的網民的群體智慧參與網路創造和互動,它是web2.0的一種典型套用,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2.0的一種典型形式。“維基主義”的概念是由美國的拉里·桑格(當時的Nupedia主編)和一個電腦程式員Ben Kovitz於2001年1月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次談話中最早提出的。隨著維基百科全書網站的巨大成功,在2007年由全球著名新經濟學家、加拿大人“唐·泰普斯科特”和英國人“安東尼·D·威廉士 ”創作的著作《維基經濟學》一書進一步理論化。
理論來源
維基主義美術有三個理論來源分別是凱文·凱利的“藝術進化主義理論”、維基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美學。藝術進化主義理論
該理論最早出現在《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一書中,是由凱文·凱利寫於1993年。在第14章第6小節中,他預言了“未來藝術趨勢“和“新的藝術流派”,原文寫到:“William Latham predicts evolutionism as the next stage in modern art. In evolutionism, the borrowed concepts of mutation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spawn the art.“翻譯:”威廉拉薩姆預言,進化主義將是當代藝術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借用變異和有性繁殖的概念可以催生這門藝術……”
“……Evolutionism reverses the modern trend in the design of artist's tools that bends toward greater analytical control. The ends of evolution are more subjective ("survival of the most aesthetic"), less controlled, more related to art generated in a dream or trance; more found.The evolutionary artist creates twice. First, the artist acts as god by concocting a world, or a system for generating beauty. Second, he is the gardener and curator of this made world, interpreting and presenting the chosen works he nurtures. He fathers rather than molds a creation into existence……”
譯:“……當代藝術、設計趨向於更多的運用分析控制的手段,而進化主義顛覆了這種趨勢。進化的終極目標更加主觀(“最美者生存”),更少的控制,更貼近天馬行空般的意境,更加自然天成。
進化藝術家進行了兩次創造。首先,藝術家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為生成美而設計了一個世界,或一個系統。其次,他是這個伊甸園的園丁和看護人,詮釋並呈現出他選中的作品。他更像慈愛的天父引導一個個生靈降臨世間,而不是冰冷的模具塑造出一個個創造物……”
維基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的四個法則 開放(Openness)對等(Peering)
分享(Sharing)
全球運作(Acting Globally)
維基經濟學的得名,緣於維基百科全書網站的巨大成功,它向世界證明:如果有一種方法充分利用組織里每一個人的智慧,它的能量將無比驚人!維基經濟學所揭示的四個新法則——開放(Openness)、對等(Peering)、分享(Sharing)以及全球運作(Acting Globally)——正在取代一些舊的商業教條,許多成熟的傳統公司正在從這種新的商務範式中受益。我們所熟知的企業如Google、亞馬遜、寶潔、IBM、樂高、英特爾、寶馬、波音、百思買、Youtube、MySpace等,都已經從維基經濟中獲得巨大的成功。
《維基經濟學》的結論源自9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素有“數字經濟之父”美譽的新經濟學家唐·泰普斯科特向我們展示了個體力量的上升是如何改變商業社會的傳統規則,這種利用大規模協作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新方式,正顛覆我們對於傳統知識創造模式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美學
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闡述人類審美意識、美與藝術的本質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是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美和藝術的本質、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係、藝術與資本主義、藝術與共產主義等一系列美學理論的統稱。 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P.拉法格、F.梅林、г.В.普列漢諾夫、列寧、Α.В.盧那察爾斯基和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家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了充實和發展。藝術史的發展,與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的改變有必然的邏輯關係。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維基主義美術的建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