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

特點
樣式主義的特點是它既有違於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一些基本原則,也與日後的巴洛克美術有所不同。它雖仿效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卻只得其形式而失其精神,一般而言,樣式主義的作品都注重人體描繪,尤以裸體為多,但姿態怪異,肌肉表現誇張近於畸形;畫題多隱晦不明,或別出心裁令人難以理解;布局多呈幻想結構,任意發揮透視技巧,構圖之奇違乎常理;用色也光怪陸離,不循自然。但這些特點又是在襲用文藝復興成果的基本形式上表現出來的,因此總體仍不失新美術的風貌,只有詳加考察才能辨其究竟。正因為如此,樣式主義在一些國家仍被當作文藝復興新風格的代表,意義作用皆和本土大有區別。在發展階段上,樣式主義可分為前後兩期:1515~1540年為前期,上述反古典主義的特徵表現得最為強烈;1540~1590年為後期,這些特徵又具有學院派的傾向,在廣采博收盛期文藝復興大師各家之長的基礎上表現得更為精妙。
前期代表

後期代表
後期樣式主義的代表有布龍齊諾,Il、瓦薩里,G.、切利尼,B.、C.薩爾維亞蒂、F.普里馬蒂喬、詹博洛尼亞以及T.祖卡里、F.祖卡里兄弟。此時期義大利各地的貴族政權已較穩定,他們的宮廷是藝術家主要服務對象。近代形式的藝術學院也首先在佛羅倫斯設立(1563),主持人皆屬瓦薩里等樣式主義大師。因此後期樣式主義更增加了雍容華貴和矜誇傲慢的貴族氣派,刻意追求形式之美幾近病態。但在具體創作實踐上,樣式主義傾向與文藝復興成果仍糅合併存,有時且瑕不掩瑜,續出佳作,如瓦薩里的烏菲齊宮、詹博洛尼亞的雕刻《墨丘利神像》(1564)、《薩賓人之劫》(1579~1583)等。普里馬蒂喬繼羅索之後,把義大利美術傳於法國,在 楓丹白露宮完成了一系列使法人驚為觀止的裝修工程,推動了法國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
藝術家簡介
雅各布·達·蓬托爾莫(jacopo da pontormo)

埃爾·格列柯(西班牙語:El Greco,1541年–1614年4月7日)
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出生1541年於威尼斯共和國克里特;逝世1614年4月7日(72–73歲)於西班牙托雷多。屬於矯飾主義(風格主義)運動者。西班牙/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家、雕塑家與建築家。他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複雜的人物。“埃爾·格列柯”在西班牙文中意為“希臘人”,是依格列柯的希臘血統而取的別名;格雷考在畫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臘文全名ΔομήνικοςΘεοτοκόπουλος(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文: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