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綜
部首:糹,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糸,部外筆畫:8,總筆畫:14
![綜](/img/3/eaa/wZwpmL2gzNxATMzMzMxYj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M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五筆86&98:XPFI
四角號碼:2319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EFC
縱橫碼:2314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糹宗
漢字部件分解: 糹宀二小
筆順編號: 55144511234
筆順讀寫: 折折橫捺捺折橫橫豎撇捺
其它字義
綜
(綜)
zèngㄗㄥˋ
◎織布機上帶著經線上下分開形成梭口的裝置(線綜)。
漢英互譯
◎ 綜
put together sum up
English
◎ arrange threads for weaving
詳細解釋
【綜】的古代詞義及相關詞語解釋:
一、zōng (台灣:zòng)
1、總集;聚合。《易·繫辭上》:“錯綜其數。”
2、整理。晉·何劭《贈張華》詩:“私願偕黃髮,逍遙綜琴書。”
3、管理;整治。唐·劉禹錫《唐故朝儀郎神道碑》:
“由地曹郎綜吏部。”
【綜緝】綜合編次。《晉書虞博司馬彪等傳》:
“鹹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
二、zèng
1、織機上使經線上下交錯以便梭子通過的裝置。
漢·劉向《烈女傳·魯季敬姜》:“推而往,引而來者,綜也。”
2、見“綜緯”
【綜緯】縱橫。晉·孫綽《望海賦》:“考萬川以周覽,亮天地之綜緯。”
綜,英語:heal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子宋切,琮去聲。《說文》織縷也。《玉篇》持絲交。《列女傳》推而往,引而來者,綜也。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疏》綜謂總聚。《史記·周本紀》綜其實不然。《前漢·宣帝紀贊》綜核名實。
線綜介紹
線綜(zèng),織機上帶動經紗作升降運動以形成梭口的機件。綜穿在綜框中的綜桿上。穿於同一綜框中的經紗運動規律相同。在提花織機上,綜借通絲、首線與豎鉤相聯結,受同一豎鉤控制的經紗運動規律均相同(見織造)。
![線綜](/img/f/87e/wZwpmL3EjN3UjM4YzMxYj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M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綜分為線綜和金屬綜兩類。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已採用線綜生產織物,以後出現竹綜,並逐漸發展到金屬綜。
線綜一般用於提花織機上。常用的線綜是用兩根綜線互套而成。為了延長線綜的使用壽命,一般在綜線中間系有綜目。金屬綜耐用、品種適應性廣,分為鋼絲綜、鋼片綜和針綜三種。前兩者適用於織制各種原料織物,後者專用於羅帳織機。鋼絲綜是由兩根鋼絲並絞後焊結而成。兩端的環狀稱綜耳,中間為綜眼。為了延長綜的使用壽命和減少對經紗的磨損,在綜眼內嵌入環狀的耐磨材料。按綜眼數目和位置,綜絲有三種不同形式:單綜眼居中的綜絲用於織制單梭口織物;單綜眼不居中的綜絲用於織制單層雙梭口織物;雙綜眼的綜絲則用於織制雙層梭口織物。鋼片綜比鋼絲綜剛性好,而且耐用。常用有單排綜眼片綜、雙排綜眼片綜和鋼片絞綜三種。前兩者用於織制一般織物,後者由兩根基綜和一根半綜組成,用於多臂織機上織制紗羅織物。在提花機上織制紗羅織物時可用線半綜,它的基綜是鋼絲綜。
鋼絲綜的主要規格是長度和細度。長度取決於梭口高度、綜框數和織物種類。細度用鋼絲的號數表示。鋼片綜的主要規格是橫截面(寬度×厚度)和綜眼的大小(長×寬),兩者均以毫米為單位。鋼絲綜和鋼片綜的選用,決定於織物所用的原料、紗線細度和經、緯密度。綜應富有彈性、光滑、耐磨並能抗腐蝕。近 年來又出現了不鏽鋼綜和尼龍噴塗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