鯮[鯉科鯮屬動物]

鯮[鯉科鯮屬動物]
鯮[鯉科鯮屬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鯮(學名:)屬鯉科鯮屬,為我國特有種類,僅在我國東南部平原地區,以及長江南各水系有分布。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江湖阻隔以及食物短缺等原因,導致鯮的種群個體數量顯著減少。

瀕危等級

過度捕撈是造成鯮資源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江湖阻隔導致其幼魚難以進入湖泊中生活、肥育;另外,各大江河魚類資源量總體下降,對大中型肉食性魚類影響較大,因此食物短缺也是本種顯著減少的原因。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易危。

形態特徵

鯮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尾柄粗壯。背緣平直,腹部圓。頭長而尖,前部略呈管狀,後部側扁。吻長,似鴨嘴,吻長為眼徑的2.2~2.8倍。口端位,口斜裂。上頜骨伸達眼前緣的下方或稍後。眼較小。眼間寬而平,約為眼徑的2倍,眼後有透明的脂肪體。鰓蓋膜於峽部相連。鱗小而薄。側線略呈弧形,向後延伸至尾鰭基。

背鰭短小,位置極後;臀鰭起點與背鰭末端相對;胸腹鰭均短小;尾鰭深叉狀,下葉長。鰾2室,後室長約為前室2倍余。腸短,短於體長。腹膜灰黑色。體背深灰,體側及腹面銀白,背鰭灰黃,其他鰭及尾鰭下葉紅色。

生活習性

鯮為大型經濟魚類,生活在江河或湖泊等水體的開闊水面。30厘米以下個體一般活動於水體中上層,較大個體多棲息在中下層。具有江湖半洄游習性。雄性4冬齡、雌性5冬齡達性成熟。生殖期為4~7月,成熟親魚上溯至江河水流較急的場所進行繁殖,產浮性卵。性兇猛,幼魚期至湖泊中肥育,仔幼魚階段食枝角類和魚苗;成魚轉為食魚類,常以其管筒狀的長吻在石縫或水草叢中覓食小型魚類。最大體重可達50餘千克,天然產量不高。

主要價值

鯮魚生長速度極快,每齡魚增長率為1-2公斤,尤以5冬齡魚生長更加迅速。最大個體可重達50公斤以上,為大型的兇猛性經濟魚類,天然產量不及鱤魚。因它自魚苗期即大量吞食其它魚苗,對青魚、草魚、鰱、鱅等四大家魚為害頗大,因而被養殖業列為必須清除的對象。鯮的肉質細嫩、少刺,加之個體較大,為上等食用魚品。其肉入藥鮮用,有益筋骨、和脾胃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軟、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症,宜常服用。

【異名】鯼魚(《綱目》),尖頭鱤(《魚類分類學》)。

【來源】為鯉科動物鯮魚的肉。

【動物形態】鯮魚體甚長,略側扁,腹部圓。

頭前半部細長,稍成管狀,吻端平扁似鴨嘴形。

口上位,下頜向上傾斜,且長於上頜,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之下。

眼中等大,距吻端較近,向兩側面突出,兩頰很寬,眼後頭長為吻長的2~2.5倍。

下咽齒1行,細長。

鱗細小,側線向腹面微彎;側線鱗140~170。

背鰭Ⅲ8,無硬刺,起點在腹鰭之後。

臀鰭Ⅲ9~11。

尾鰭分叉很深,下葉梢長於上葉。

背部深灰色,腹部及兩側下半部銀白色,胸鰭淡紅,背鰭、尾鰭灰色,腹鰭、臀鰭灰白,尾鰭後緣呈黑色,在側線之上有一微黑色縱紋。

為江河中大型的兇猛魚類。

生活於水的中下層,主要以魚類為食。

有江湖洄游習性。

產卵期4~7月。

分布閩江、長江及長江的支流中。

【性味】①《食療本草》:平。

②《綱目》:甘,平,無毒。

【功用主治-鯮魚的功效】《食療本草》: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