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
靜坐和經行
靜坐和經行都是佛門修持禪定和智慧消除心的貪慾、嗔恨、愚痴缺陷的具體方法。靜坐是在靜中修定慧,經行是在動中修定慧,兩者交替進行。從經律中可以發現,佛在世時對此兩者同樣重視,甚至在修智慧時經行的修法更有勝於靜坐之處。可惜經行的修法為我國的佛教徒所輕視失傳了很久了。
經行的要點
經行中不可專注於意守一處,而是自然的知道、覺知。如:呼吸,身體的某一部位,此法對強迫症很是實用;若經行中觀察身、受、心、法,觀察人生宇宙的自然現象則是在修智慧,也就是佛中所說的觀照。經行中可以調節身體,也可以消除眾多煩惱獲得身心的清淨安樂,大得可以體驗整個世界,微細時可以觀察組成身心的最微小的微粒和心念的真相,也可以體驗每一剎那中物質與精神的眾多生滅變化。其中的利益不是親身實踐的人所容易理解並獲得的。
相關解釋
慈恩解雲。西域地濕。疊磚為道。於中往來。如布之經。故曰經行於一定之地旋繞往來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時,為此防之,又為養身療病。玄贊二曰:‘西域地濕,疊塼為道。於中往來,消食誦經。如經布綃之來去,故言經行。’
據《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卷上所載,適於經行之地有五,即閒處、戶前、講堂之前、塔下、閣下。
另據《四分律》卷五十九所說,時常經行能得五利:(一)能堪遠行,(二)能靜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於定中得以久住。
寄歸傳三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路。隨時適性,勿居鬧處。一則痊疴,一能銷食。(中略)若其右繞佛殿,旋游制底,別為生福,本欲虔恭。經行乃是銷散之儀,意在養身療病。舊雲行道,或曰經行。二事總包,無分涇渭。遂使調適之事久闕東川。’
十誦律五十七曰:‘經行法者,比丘應直經行,不遲不疾。若不能直,當畫地作相,隨相直行,是名經行法。’
摩得勒伽六曰:‘比丘經行時,不得搖身行,不能大駛駛,不得大低頭,縮攝諸根,心不外緣,當正直行。行不能直者安繩。’
《四分律》卷五十雲(大正22·938a):
‘時諸比丘露地經行,患風雨日曝得患。佛言︰聽作經行堂。不知云何作?佛言︰聽長行作。作堂所須一切給與。時彼上座老病羸頓,經行時倒地。佛言︰聽繩索系兩頭循索行。捉索行手軟破手。佛言︰聽作卷若竹筒,以繩穿筒手捉循行。經行時疲極,聽兩頭安床。’
《四分律》卷五十九謂︰(1)堪遠行,(2)能思惟,(3)少病,(4)消食,(5)得定久住。
經行是直行,與右繞佛塔的修福有差別。《南海寄歸傳》卷三說右繞佛殿,旋游制底,別為生福,本欲虔恭;經行乃是銷散之儀,意在養身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