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經濟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財產和契約自由權利的意識形態。經濟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經濟自由主義者並非無政府主義者,他們並非一概反對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絕大多數的案例中,他們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預過度了。
經濟自由主義包括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認為在商品經濟中,每個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為目的,在一隻 “看不見的手”的指導下,即通過市場機制自發作用的調節,各人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選擇,自然而然地會使社會資源獲得最優配置。
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取代了經濟自由主義而占據統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凱恩斯主義面對“滯漲”局面而束手無策的形勢下,資本主義世界又紛紛興起了新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它認為:生產資料私有制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前提,特別是市場經濟中一切活動的前提;交換和市場的自發運行有充分 的效率;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外貿政策。新自由主義是堅決反對政府的過多干預。
新自由主義不同於斯密經濟自由主義之處在於,斯密經濟自由主義主張實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義則一般都主張在國家干預下強調經濟自由。 經濟自由主義到底主張限制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操控力度,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經濟自由主義者並非無政府主義者,他們並非一概反對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絕大多數的案例中,他們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預過度了。
總結經濟自由主義的政策主張:倡導明晰界定和保障財產權利,認為有恆產,始有恆心;反對通貨膨脹,認為通貨膨脹永遠是潛在的大敵,因為壟斷了發鈔權的政府,往往難以抑制通過發鈔來征斂財富的衝動;反對財政赤字並主張減稅,因為政府比不上私人精明;反對創造就業政策,因為強行設定的工作崗位會造成社會更大的浪費;反對產業扶持政策,因為政府無法確定什麼是值得扶持的行業和企業,真正值得扶持的,恰恰是那些無須扶持就能健康發展的產業。
他們還反對價格管制,只有讓價格充分自由地浮動,才能避免資源浪費;反對貿易保護,分工和貿易不僅對富國有利,對窮國也一樣有利;反對用民主投票方式代替鈔票投票的方式,選票不能反映選擇的代價,民主選舉只是避免交易費用過高的權宜之計,實施過多的民主投票,反而會導致更多的社會損失。這對富人和窮人同樣成立。
基礎
市場要求清除那些給追求個人利潤最大化的資本所有者帶來不便的種種行政的或政治的障礙,而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已經變成一種理性的行為模式。這正是經濟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社會基礎。提倡經濟自由主義的人,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的信徒鼓吹讓民族國家服從於經濟主宰者對經濟自由的要求,禁止對市場首先是勞動力市場的任何管制,反對出現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主張公共服務普遍私有化,減少公共和社會開支,而這些正是為社會基礎服務的。而在當代中國,特別是在90年代,經濟自由主義在思想界處於絕對控制地位。它有很深的社會背景:權力資本化從商業資本、生產資本發展到金融資本階段,新的強勢集團基本形成,它要求相應的思想理論,並且形成經濟學對整個社會科學的壟斷和新自由主義對經濟學的壟斷;漸進改革逐步放棄了對於弱勢群體的補償,剝奪性質日益明顯,這就背棄了漸進改革的最基本精神,每一次“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改革,都產生一小撮暴富者,淘汰出一大批勞動者……
經濟理論通過自己的存在首先是思想形態的存在與經濟和社會的現實分離開來,這種思想形態最經常地以純粹抽象的和理論的形式出現,它們特別傾向於把邏輯事物同事物的邏輯混淆起來。經濟理論傾向於賦予現實以極端合乎邏輯的神話。經濟學家的理論分析,對經濟自由主義,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的誕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這是經濟自由主義產生的理論基礎。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這樣:不僅是在大多數經濟發達的國家中貧困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收入差距超常增長。
評論
總結經濟自由主義的政策主張:倡導明晰界定和保障財產權利,認為有恆產,始有恆心;反對通貨膨脹,認為通貨膨脹永遠是潛在的大敵,因為壟斷了發鈔權的政府,往往難以抑制通過發鈔來征斂財富的衝動;反對財政赤字並主張減稅,因為政府比不上私人精明;反對創造就業政策,因為強行設定的工作崗位會造成社會更大的浪費;反對產業扶持政策,因為政府無法確定什麼是值得扶持的行業和企業,真正值得扶持的,恰恰是那些無須扶持就能健康發展的產業。他們還反對價格管制,只有讓價格充分自由地浮動,才能避免資源浪費;反對貿易保護,分工和貿易不僅對富國有利,對窮國也一樣有利;反對用民主投票方式代替鈔票投票的方式,選票不能反映選擇的代價,民主選舉只是避免交易費用過高的權宜之計,實施過多的民主投票,反而會導致更多的社會損失。這對富人和窮人同樣成立。
終結
新經濟自由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於市場具有自糾功能、能有效地分配資源並很好地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原教旨觀念組成的混雜觀點。就是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支撐著柴契爾主義、里根經濟學和所謂的“華盛頓共識”,該“共識”贊成私有化、自由化以及全心關注通貨膨脹問題的獨立的中央銀行的觀點。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在開發中國家之間有一個競賽,競賽的失敗者很清楚:那些追求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國家不僅失去了增長的資本,而且當它們確有增長的時候,由此產生的利益也被不成比例地分配給了那些權勢階層。雖然新自由主義者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他們的思想也沒有通過另一個檢驗。沒人能聲稱,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金融市場在分配資源上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在美國的住房政策上,就存在巨大的資源誤配。
為那些無力購買住房的家庭新建的住房,最終因為幾百萬個家庭被迫離開,而被廢棄和空置。即使那些謹慎借貸並維護其房子的模範公民,現在也發現市場將他們房子的價值壓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固然,在房地產領域的過度投資有一些短期的好處:一些美國人享受了擁有房子並居住在他們用其他方法無法獲得的大房子裡的快樂(或許只有幾個月),但是,他們和世界經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幾百萬人在失去他們的房子的時候便失去了其一生的積蓄,而且次貸危機使全球經濟陷於減速的泥沼。人們對此的預測意見越來越一致:這個低迷時期將持續很長時間並影響深遠。
市場也沒有為飆升的油價和食品價格做好準備。當然,這兩個都不是自由市場經濟學中的例子,一定意義上,這正說明了問題:自由市場的說辭在被有選擇地加以使用——當它為一個特別的利益服務的時候就會得到認可,當它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就被拋棄。喬治·W·布希政府公開為美國的軍事工業集團服務的程度比以前的政府更為赤裸裸。或許,布希政府的少數幾個優點之一就是在說辭和事實之間的差距要比羅納德·里根政府小。在里根所有的自由貿易說辭中,他隨意地施加貿易限制措施,包括臭名昭著的對汽車“自願”出口限制。
自由市場的說辭和政府干預的混合對開發中國家造成了特別惡劣的影響。他們被告知要停止對農業進行干預,因而將自己的農業暴露在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具有毀滅性的競爭之中。他們的農民或許可以和美國及歐洲的農民競爭,但是這些農民無法和美國以及歐盟的補貼競爭。不出所料,開發中國家對農業的投資正在逐漸減少,從而造成食品缺口加大,並最終釀成最近的糧食危機。然而提出這個錯誤建議的人不必擔心要去購買失職保險,因為所有的代價將由開發中國家的人們來承擔,特別是窮人。如果測量準確,歷史將見證貧困人口的大量增加。簡而言之,在一個物質充裕的世界裡,開發中國家仍然有數百萬人無力負擔最低限度的營養需求。在許多國家,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將對貧困人口尤其具有毀滅性影響,因為和富裕人口相比,這些項目在他們的支出中占的份額更大。
全球的憤怒情緒是很容易察覺到的。毫不奇怪,投機商人是這些憤怒發泄的主要對象,然而他們辯稱:我們不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只是進行“價格發現”——換句話說,發現供應存在短缺。這是一個多么虛偽的答案。正是由於投機商人的炒作,價格上漲預期促使幾千萬農民採取預防措施。他們把穀物儲存一些待以後再賣掉,這樣可以掙更多一點錢。小小的穀粒在全球幾千萬農民的合力下拉高了市場價格。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擁護者企圖將市場失靈的過失轉變成政府失職的責任。有人說過,美國政府應該對低收入的美國人的房屋問題給予更多的幫助,但是美國政府沒有這樣做。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是,這並不能改變現實:美國的銀行普遍對風險處理失當,並由此產生了全球性的惡果,但與此同時,那些經營這些銀行的人卻拿著數億美元的補償溜掉了。新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一直是為某些利益服務的政治教條,它從來沒有得到經濟學理論的支持。而且現在看來,顯然它也沒有得到歷史經驗的支持。吸取這個教訓,或許是現在烏雲密布的世界經濟的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