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溯源
紹隆禪寺始建於唐朝寶曆年間(公元825年),重建於宋紹興年間(1132年),後又被毀,到明朝初年經比丘尼募化,於萬曆14年修建,名曰蓮覺寺。清康熙23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來到蓮覺寺,看到這裡三面環山,氣勢雄偉,如入仙境,便賜蓮覺寺為靈覺寶寺。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來靈覺寶寺敬香禮佛,仔細觀看,發現一塊龍地,整座寺院象龍脈,“非高僧大德者不可居之”,於是便將靈覺寶寺賜給金山為下院,並親筆題“靈覺寶寺”匾額一塊和一副包柱匾,“上有奇突山峰,下顯真像龍脈”,永存寺中,但寺廟僧俗仍稱舊名。文革期間被毀,至今還有個“佛地之迷”的傳說,這龍地仍徐徐向上凸起,現有茗山法師書寫匾額和包柱匾一副,以作紀念。
寺院分布
如皋紹隆禪寺江蘇省如皋市也有一座“紹隆禪寺”,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相傳由明朝大學士張居正的侄子、當年管轄蘇、魯、徽10府道的湖北人氏張祿奏請、明孝宗朱祐樘御旨撥款修建並欽賜寺名,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香火一直未斷,一度曾與佛教“四小名山”之一的南通狼山廣教寺齊名。而鎮江紹隆寺原名“蓮覺寺”,清康熙二十三年,玄燁皇帝南巡至鎮江時才御賜“紹隆寺”名,說來比如皋土山紹隆寺晚了整整200年。如皋紹隆寺現位於該市常青鎮土山村,占地12畝,當地人俗稱“土山廟”;因廟內供奉著雲霄、瓊霄、碧霄三位仙姑,老人們又稱它為“三奶奶廟”(注意:以前好多遊客以為“三奶奶”是一人,其實是三姊妹)。這座蘇中名剎以其別具一格的建築風格和傳說為王母娘娘化身的古銀杏樹聞名遐邇,尤其是“三仙姑”的種種神奇傳說,更是令四面八方的香客遊人神往。
建築風格
紹隆寺座北向南,主體建築為一進三堂,均為磚木斗拱翹檐結構,廟門,據說當年朝廷賜封為“朝門”,即方門,這在寺廟中是少有的。前殿名“天王殿”,高13.8米,共5間,供奉著佛教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中殿名“三仙姑殿”,亦5間,供奉著3位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原南海三仙姑島上的雲霄、瓊霄、碧霄三姐妹,這在國內其它寺廟的偶像中是罕見的;後殿名“觀音殿”,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玉像。東側廂房兩層16間,北邊齋房6間,前門兩側法物流用房各3間。右側“功德廊”長40多米。傳說為當年被“三奶奶”感化了的野馬化身,由常青建安公司董事長謝福建和副總經理陳正國兩位施主樂助10萬元善款復原成兩尊玉雕神馬,座落在寺院內的東西兩側,昂首奮蹄,栩栩如生。
文物古蹟
寺內文物古蹟頗多,有“功德碑”、“三仙橋”、假山石刻、禪井、青銅鑄鐘等。特別是院內西側的一棵古銀杏樹,也叫“公孫樹”,當地人稱為“白果樹”,已有580多歲的高壽了,是植物中的活化石,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木。土山其實沒有山,傳說在很久以前,土山那塊地方開始隆起,越長越高。有一天,大概就是農曆四月初八吧,這天是“佛誕節”,如來佛的生日,王母娘娘從西瑤池趕去祝壽,忽然內急,想找一個地方方便,環顧四周,發現了崛起的土山,於是就在土山邊找了個遮陰的地方寬衣解帶,一陣愜意之後,王母娘娘發現長著的土山不長了。在她方便的地方,有一株小銀杏樹,那株銀杏樹得到了仙露的滋潤便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雖歷盡滄桑至今仍樹幹挺拔,根深葉茂,每年碩果纍纍,信眾吃了會長生不老。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如皋品嘗完白蒲的“三香齋”茶乾後又慕名來到土山品嘗紹隆寺白果。最令人稱奇的是,這棵銀杏樹日後竟然長出了兩隻倒垂的巨乳,也許正是王母娘娘母性的化身吧。但可憐在抗日戰爭期間,其中的一隻右乳竟被兇殘的侵華日本獸兵用刺刀割下,真是人神共憤,天理難容啊!廟中的老住持廣修法師說,現在的如皋西鄉之所以成為“銀杏之鄉”,或許有王母娘娘的護佑呢。
民間傳說
相傳明朝弘治年間,如皋西鄉出現一隻猛虎,應該是華南虎吧,常年棲伏於土山上,傷害周圍的百姓。人們談虎色變,稱這座土山為“虎山”,不敢近其半步。位於虎山西南約二里的村莊(現常青鎮董王村),有一名叫董朝永的壯漢,此人身高八尺,力大無窮,性烈如火,他決計學梁山好漢武二郎,上山為民除害。一天中午,他手提一隻100多斤重的石碾上山,趁著惡虎打盹之際將石碾砸下,並飛身騎上虎背,左手捏住虎睪,右手攥拳猛擊虎頭,傷虎從山上竄下掙扎了三四里後(在現常青鎮薄萬村)倒地斃命。然而,虎害剛除,馬害又至。土山上來了一匹野馬,血盆大口,雙目若銅鈴,嗅覺靈敏,常下山傷害人畜,比當年老虎還要兇猛,州縣無人能捕。通州知府趕忙奏報朝庭求救。朝中奸臣趁機設計讓皇上下旨派忠良之後、剛正不阿的張祿去降烈馬。張祿是個文官,並無武藝,且只身前往,自知是凶多吉少,但為了解子民於倒懸,他毅然赴命獨闖虎山。行至傍晚,忽然天空烏雲密布,雷鳴電閃,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他舉目四顧,見前面有一間草屋,便急忙前去避雨。屋內有3個模樣相仿的老奶奶,正忙著編織馬籠套。張祿請求借宿一夜,遭拒。待張祿告訴她們此行是奉旨收服野馬之後,3個老奶奶心生敬意答允借宿並隨即將新編織的一隻馬籠套送給他,還教他如何降服野馬的禪語。第二天正巧是農曆六月十五,天明雨止,張祿謝別3位奶奶向虎山走去。不一會兒,隨著一陣撕心裂肺的馬嘶,一匹白色高頭野馬從山上飛奔而來。張祿見之並無懼色,一個箭步迎上前去,高舉“三奶奶”給他的馬籠套,大喝一聲:“孽畜,主人來了!”說來奇怪,剛才性烈如虎的野馬頃刻溫順下來,垂頭著地,立地不動,乖乖地讓張祿戴上了籠套。
此刻,只見“虎山”也迅速變為平地,從此,方圓百里,百姓安寧。當張祿和鄉親們返回尋謝3個老奶奶時,草屋已不見蹤影,只見3位仙姑現身雲端。張祿方才明白原來是仙姑相助,遂與百姓望空拜謝。3位道姑告訴大家:她們是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原來南海三仙姑島上的雲霄、瓊霄、碧霄三姐妹,只因當年弼馬溫孫悟空貪玩疏於看管,一隻天馬趁機脫韁下界為害,她們是奉玉帝旨意下凡點化相助的,並讓神馬留在人間將功補過。說完,揮拂塵駕紫雲而去。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三仙姑”和王母娘娘造福鄉里的功德,遂在土山修起了這座紹隆寺。並把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和六月半定為“香期”。如今改革開放,交通便捷,更兼欣逢盛世古寺翻新煥發青春。因此,每逢香期,這裡車水馬龍、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當地人畫地為鋪,南通六縣、三泰、鹽城、上海以至海外的善男信女遊客們慕名接踵而至。
寺內“活地”
紹隆禪寺寺內古柏參天,樟木成行,紫竹婆娑,風景宜人。比八仙桌稍大的“活地”,就位於寺內幽深的中樓懺悔堂(原藏經樓)內。記者來到掛有“福慧雙修”匾額的懺悔堂,只見玉佛像前,一塊明顯隆起的地面,形成“饅頭狀”。“活地”長2.5米、寬1.8米,上面鋪著地磚,由於地面自然升高,四角的地磚已被撐裂。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面近30厘米,令人驚訝不已。
據悉,這塊“活地”每年約以1-3厘米的速度微微隆起,使得鋪在上面的地磚自然升高,由於給僧人做佛事行走帶來不便,一般十年左右,他們就不得不鏟一次土,剷平幾年後又會凸起如初,至今依然。千百年來有很多人試圖前來揭秘這一奇異現象,但均無結果。也有人曾認為,此處地下有膨脹礦物質,但為什麼僅僅局限於這塊方桌大的地方,也難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