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根狀莖球狀,直徑7-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寬卵形,長6-13厘米,寬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狀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邊緣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鋸齒,有時呈缺刻狀,齒尖有長可達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綠色,沿脈被毛,但沿主脈的毛較長,常有不明顯白色小斑點,掌狀7 (-8)條脈,葉柄長4-11.5厘米,被捲曲長毛;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頂端帶刺芒,邊撕裂狀。花葶高6-18厘米,無毛;花粉紅色,數朵,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首次分枝長2.5-4厘米,二次分枝長7-13毫米,通常均無毛或近於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質,長圓形,長3-4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雄花:花梗長1.5-2厘米,無毛;花被片4,紅色,外面2枚寬卵形,長11-13毫米,寬9-10毫米,先端鈍至圓,外面無毛,內面2枚倒卵長圓形,長11-12.5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絲長1-1.3毫米,花葯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或鈍;雌花: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寬卵形至近圓形,長6-11毫米,近等寬,內面的倒卵形,長6.5-9.2毫米,寬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長圓形,長5-6毫米,直徑3-4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長2.8-3毫米,近離生或1/2,無毛,柱頭增厚,外向扭曲呈環狀。蒴果下垂,果梗長約1.5-2毫米,無毛,輪廓倒卵長圓形,長約1.1毫米,直徑7-8毫米,無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狀,長1.1-1.4厘米,寬約1厘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其餘2翅窄,長約3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種子極多數,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開始。
生長環境
1、溫度: 喜冷涼氣候,要求全年日均氣溫15-19℃,最高氣溫≤39℃
,最低氣溫≥-5℃。適宜根狀莖萌發的日均氣溫為8-22℃,嫩莖生長最適宜溫度為日平均20-28℃。30℃以上其莖稈木質化速度加快,30℃以上或8℃以下生長緩慢。莖、根可露地越冬,只要溫度適宜,可周年生長,無明顯休眠期。秋季開花至翌年春季。
2、濕度:全年降水量1300-2100毫米的地區均可生長。其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溫乾旱條件下不易死亡。
3、光照:喜強光照,若光照不足則生長細弱,全年日照時數需1700-2000小時。在半陰處也可開花。8月下旬花芽分化,9月上旬抽薹,9月下旬開花到翌年3月份。 4、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沙壤、紅壤均可種植。適宜pH值為5.5-6.5。
主要價值
【異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銜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反背紅、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紅、老母豬花頭、反背綠丸(《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植物形態】紫背千里光
生於山坡、草叢潮濕處。分布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紫背天葵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秋、冬採收。
【化學成分】含生物鹼。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辛微酸濕,平。"
【功用主治】《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瘀,活血,調經。治月經不調,白帶過多,風濕,跌打內外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