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攀達1-4米。葉軸上面有二條狹邊,羽片多數,相距約9-11厘米,對生於葉軸上的短距兩側,平展。
距長達3毫米。端有一叢黃色柔毛復蓋腋芽。不育羽片尖 三角形,長寬幾相等,約10-12厘米或較狹,柄長1.5-1.8厘米,同羽軸一樣多少被短灰毛,兩側並有狹邊,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4對,互生,柄長4-8毫米,和小羽軸都有狹翅及短毛,基部一對卵圓形,長4-8厘米。寬3-6厘米,一回羽狀;二回小羽片2-3對,卵狀三角形,具短柄或無柄,互生,掌狀三裂;末回裂片短闊,中央一條長2-3厘米,寬6-8毫米,基部楔形或心臟形,先端鈍,頂端的二回羽片長2.5-3.5厘米,寬8-10毫米,波狀淺裂;向上的一回小羽片近掌狀分裂或不分裂,較短,葉緣有不規則的淺圓鋸齒。主脈明顯,側脈纖細,從主脈斜上,1-2回二叉分歧,直達鋸齒。葉紙質,乾後祿褐色。兩面沿中肋及脈上略有短毛。
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寬幾相等,約12-20厘米,或長稍過於寬,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4-5對,互生,相距約2-3厘米,長圓披針形,長5-10厘米,基部寬4-6厘米、一回羽狀,二回小羽片3-4對。卵狀三角形,羽狀深裂。孢子囊穗長2-4毫米,往往長遠超過小羽片的中央不育部分,排列稀疏,暗褐色,無毛。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灣、廣東、香港、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陝西南部。
日本、琉球、錫蘭、爪哇、菲律賓、印度、熱帶澳洲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據李時珍本草細目,本種“甘寒無毒。主治:通利小腸,療傷寒熱狂,治濕熱腫毒,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經痛,解熱毒氣”。又四川用之治筋骨疼痛。
藥用相關
性味:甘、鹹,寒。
歸經:歸膀胱經、小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6~15g,入煎劑宜包煎。
藥材基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乾燥成熟孢子。
採收儲藏:立秋前後孢子成熟時採收,過早過遲均易脫落。選晴天清晨露水未乾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或布的筐內,於避風處曬乾。然後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之孢子脫落,再用細篩篩去莖葉即可。
用藥禁忌
⒈腎陰虧虛者慎服。
⒉《本草經疏》:小便不利及諸淋由於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⒊《本經逢原》: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另含一種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Lygodin)。從孢子中分得反式-對-香豆酸(trans-p-coumaric acid)。另含脂肪油,經分析有肉豆蔻酸(0.15%)、棕櫚酸(10.85%)、十六碳烯酸(0.55%)、硬脂酸(2.46%)、油酸(48.77%)、亞油酸(39.56%)、十八碳三烯酸(0.35%)、廿碳烷酸(0.88%)。
藥理作用
⒈反式-對-香豆酸50mg/kg十二指腸注入,對大鼠具有利膽作用,給藥後24小時達到最大效應,可持續4-5小時,膽汁平均增加20%,但不增加膽汁中膽紅素和膽固醇的濃度,與去氧膽酸相比,其利膽作用強度和持續時間基本相同,但起效緩慢。
⒉海金沙中的反式對-香豆素有利膽作用:其作用機理是增加膽汁中水分的分泌,但並不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和膽紅素的分泌。其利膽強度與去氫膽酸相似,但克服了去氫膽酸引起的肝勞損和利膽減退不良反應,毒性也較低。海金沙中的咖啡酸也有利膽保肝作用。但亦有文獻報導海金沙並無利尿作用。
⒊有文獻報導病人一次服海金沙150g(煎服)後不久出現舌麻、噁心、頭暈、畏寒、尿頻等嚴重不適症狀。
臨床套用
⒈惠眼觀證中庸飲子(《幼幼新書》)
治水氣腫滿,黃疸:海金沙、續隨子各0.3g, 生薑30g,中庸(樟柳根是也,商陸,一名章陸,又名章柳或名中庸)30g,蜜60g。上5味,細研淹1宿,以次日五更時,用絹帛濾汁,只作1服,溫暖吃盡,食前,逼下黃水,乃服勻氣藥補,後用樟柳根煮粥吃。方中海金沙利水,通淋,為君藥。
⒉海金沙散(《奇效良方》)
治,五淋澀痛: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6g,赤茯苓、豬苓、白朮、芍藥各9g,水1盞,燈芯30莖,同煎至七分克,去渣,空心溫服。方中海金沙清熱,利水,通淋,為君藥。
⒊海金沙散(《奇效良方》)
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海金沙7.5g,甘遂15g,黑牽牛(炒,一半生,取末一半)共30g。上為細末,每服6g,食前用倒流水煎湯調服。方中海金沙清熱,利水,通淋,為君藥。
常用藥方
治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乾為末,煎生甘草場,調服二錢;或加滑石。 (《夷堅志》)
治血淋:左轉藤、小扁蓄,水煎服。 (《四川中藥志》)
治婦女白帶:海金沙莖一兩,豬精肉四兩。 加水同燉,去渣,取肉及湯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 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飲。 (《福建民間草藥》)
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 水煎,日服一至三次。 (《福建民間草藥》)
治腹瀉:海金沙全草,水煎服。 (《閩南民間草藥》)
治濕熱黃疸:金砂蕨葉、田基黃,雞骨草各一兩。水煎服。 (《廣西中草藥》)
治夢遺:海金沙藤燒灰存性。用淨灰一錢五分至二錢,開水沖服。 (《福建民間草藥》)
治火燙傷:海金沙鮮葉搗爛。調入乳外敷火傷處。 (《福建民間草藥》)
治纏腰火丹:鮮海金沙葉切碎搗爛。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狀,塗搽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贅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時用其藤擦贅疣處,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黃蜂螫傷:金砂蕨葉一兩。搗爛;取汁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1.治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乾為末,煎生甘草場,調服二錢;或加滑石。 (《夷堅志》)
2.治血淋:左轉藤、小扁蓄,水煎服。 (《四川中藥志》)
3.治婦女白帶:海金沙莖一兩,豬精肉四兩。 加水同燉,去渣,取肉及湯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 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飲。 (《福建民間草藥》)
5.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 水煎,日服一至三次。 (《福建民間草藥》)
6.治腹瀉:海金沙全草,水煎服。 (《閩南民間草藥》)
7.治濕熱黃疸:金砂蕨葉、田基黃,雞骨草各一兩。水煎服。 (《廣西中草藥》)
8.治夢遺:海金沙藤燒灰存性。用淨灰一錢五分至二錢,開水沖服。 (《福建民間草藥》)
9.治火燙傷:海金沙鮮葉搗爛。調入乳外敷火傷處。 (《福建民間草藥》)
10.治纏腰火丹:鮮海金沙葉切碎搗爛。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狀,塗搽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1.治贅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時用其藤擦贅疣處,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12.治黃蜂螫傷:金砂蕨葉一兩。搗爛;取汁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驗方
燙火傷:海金沙莖、葉燒灰存性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搽患處。
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熱淋:鮮海金沙莖葉30克,搗汁,冷開水兌服。
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鮮海金沙莖葉、鮮犁頭草各等份,搗爛外敷。
1.燙火傷:海金沙莖、葉燒灰存性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搽患處。
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4.熱淋:鮮海金沙莖葉30克,搗汁,冷開水兌服。
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鮮海金沙莖葉、鮮犁頭草各等份,搗爛外敷。
文獻論述
海金沙
《本草經疏》:海金沙,甘寒淡滲之藥,故主通利小腸,得牙硝、梔子,皆鹹寒苦寒之極,又得蓬砂之季,所以能治傷寒熱狂大熱,當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淡能利竅,故治熱淋、血淋、膏淋等病。
《本草述》:海金沙,方書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詎知其種種所患,皆本於濕土之氣不能運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結聚於水道有如是耳,豈可徒取責於行水之臟腑乎?試觀東垣治脾濕方,更如續隨子丸之亦治通身腫滿、喘悶不快者,則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臟腑矣。
《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腸。馬牙消、蓬砂共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本草正義》: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濁,女子帶下。
《中國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廣西中藥志》:用於水腫及熱病吐血。
《湖南藥物志》:補脾健胃。治小兒食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感冒發熱,小便短赤,腸炎,痢疾。
《江西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治肝炎,腎性水腫,皮膚濕疹,水痘,尿血,痄腮,風火牙痛,喉蛾,白喉,帶狀皰疹,小兒疳積。
1.《本草經疏》:海金沙,甘寒淡滲之藥,故主通利小腸,得牙硝、梔子,皆鹹寒苦寒之極,又得蓬砂之季,所以能治傷寒熱狂大熱,當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淡能利竅,故治熱淋、血淋、膏淋等病。
2.《本草述》:海金沙,方書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詎知其種種所患,皆本於濕土之氣不能運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結聚於水道有如是耳,豈可徒取責於行水之臟腑乎?試觀東垣治脾濕方,更如續隨子丸之亦治通身腫滿、喘悶不快者,則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臟腑矣。
3.《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腸。馬牙消、蓬砂共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4.《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5.《本草正義》: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濁,女子帶下。
6.《中國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7.《廣西中藥志》:用於水腫及熱病吐血。
8.《湖南藥物志》:補脾健胃。治小兒食積。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感冒發熱,小便短赤,腸炎,痢疾。
10.《江西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治肝炎,腎性水腫,皮膚濕疹,水痘,尿血,痄腮,風火牙痛,喉蛾,白喉,帶狀皰疹,小兒疳積。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海金沙
全草多為把狀。莖纖細,纏繞扭曲,長達1m以上,禾稈色。多分枝,長短不一。葉對生於短枝兩側,二型,草質皺縮。營養葉尖三角形,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長4-8cm,寬3-6cm;二回羽片2-3對,卵狀三角形,掌狀3裂,裂片短而闊,頂生裂片長2-3cm,寬6-8mm,邊緣有不規則的淺圓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寬近等,10-20cm;一回羽片4-5對,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4-6cm;二回羽片3-4對,卵狀三角形。羽片下面邊緣有流蘇狀孢子囊穗,黑褐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與根莖相似,參見“海金沙根”條,其區別點在於:厚壁組織5-6列細胞,壁均較薄;基本薄壁組織較寬廣;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胞腔內無黃色油狀物,維管束中木質部呈三叉狀。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多細胞或單細胞非腺毛,黃棕色;葉肉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分化不完全;主脈維管束周韌型,主脈處上下表皮內側均有厚壁組織,木化或微木化。
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垂周壁薄,深波狀彎曲,氣孔位於下表皮,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4-31μm,副衛胞細2-4個,直軸式或不定式。非腺毛1-4個細胞,頂端細胞較長,長126-690μm,直徑18-32μm,壁厚至5μm,有的胞腔內含棕色物。
理化鑑定
薄層色譜:取海金沙草2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脫脂後,用95%乙醇提取至無色,回收乙醇,殘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再以2%碳酸氫鈉液萃取至無色,萃取液濃縮至乾,加95%乙醇定容至2ml,為點樣液。另取咖啡酸標準品製備成對照品試液。分別取點樣液、對照品液各10μl,分別點於聚醯胺薄膜上,以苯-甲醇-闊醋酸(45:20:6)為展開劑,展距13cm,置紫外燈下觀察,斑點均呈藍色螢光。
功效鑑別
瞿麥、海金沙、石韋、冬葵子與燈心草鑑別:均性寒涼,皆能清熱利水通淋,用治淋證澀痛、小便不利,無論是熱淋、石淋、砂淋、血淋,皆可配伍使用。不同之處在於:
瞿麥 ── 苦寒泄降,能清心火與小腸之火,導熱下行,而有利尿通淋之功,尤以熱淋、血淋最為適宜。並能活血通經,又可用治血熱瘀阻之經閉或月經不調。
海金沙── 尤善止尿道疼痛,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兼能利水消腫,用治濕熱水腫,小便不利。
石韋 ── 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涼血止血,故尤宜於血淋澀痛,也治血熱出血證。同時,石韋尚能清肺止咳,又可用治肺熱咳嗽氣喘。
冬葵子── 又能下乳、潤腸,又可用治產後乳汁不行,乳房脹痛;腸燥便秘等症。
燈心草── 又能清心除煩,尚可用治心煩失眠,小兒夜啼,驚癇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