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70厘米。鬚根多數。根出葉叢生,長匙形,長7~12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或紫紅色,幼時被毛,老則脫落而近無毛;葉脈明顯。頭狀花序排列或聚傘花序,頂生;總苞1列;花黃色,舌狀花有柄,倒披鐘形,先端3齒裂;管狀花狹長漏斗形,5齒裂。瘦果,多絹毛。花期夏季。
分布範圍
生長於長江以南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區。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①《滇南本草》: "味辛,有小毒。"②《雲南中草藥》: "辛,寒。"肺、脾、腎三經。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敷大惡瘡。"
②《雲南中草藥》:"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內外傷出血,刀槍傷,燙傷。"
③《貴州藥植目錄》:"發汗,止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3~5分;或泡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來源
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植物形態詳"紫背天葵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