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廣義的素質測評,則是通過量表、面試、評價中心技術、觀察評定、業績考核等多種手段綜合測評人才素質的一種活動。素質是測評的基本對象,測評即測量和評定,測量是測評主體運用多種測量技術和統計方法對測評者的功能或行為進行量化描述的過程。素質測評雖然離不開測量與評定,但並不是測量與評定的機械相加,而是一種建立在對個體特徵信息“測”與“量”基礎上的分析判斷。
程式
目的和內容
根據不同的測量目的確定具體的測量內容是人事測量的第一步。測量內容應根據所選拔崗位的任職素質要求,通常可以工作分析、職務說明為依據,針對不同職務、不同崗位、不同企業特徵的特殊要求來確定所需要的測量內容。
基本形式和測量工具
測量的形式和工具根據測量內容的不同而不同。測量形式和工具的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恰當的測量方法會使測量結果不能滿足測量目的,甚至會導致收集到虛假信息,誤導決策的制定。
一般自陳量表(即基於自我評價的問卷)的動機測驗題目表面效度(即從題目表面是否容易看出出題人的意向和答案傾向)過高。應聘者容易表現出較高的社會讚許性,即題目本身的答案反映了一般社會價值傾向,應聘者容易表現出反應偏差,投其所好,故可能不適合於在招聘考核中採用時,就可以採用隱蔽性比較高的投射測驗(如主題統覺測驗)來對應試者的動機進行評定。
實施與數據採集
在測量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做到客觀化、標準化,保證收集到的測量結果能夠公平、真實地反映應試者的狀況。在收集測量資料的同時,要注意將實施測量的過程中相關的信息及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的細節記錄下來,作為決策的輔助材料。另外,對測量結果造成影響的特殊因素也應進行記錄。
通常,要求測量的現場環境要空氣通暢、新鮮,照明充足,溫度、濕度適宜,乾淨整潔,安靜,沒有外界干擾,每個被測者的桌椅應儘可能舒適,並有足夠的空間,尤其避免多個被試者同時應試時相互影響、干擾。
分析測量結果
對測量結果的分析通常包括對測量結果的計分、統計和解釋。使用者只需按照測驗手冊的說明進行操作即可。
根據分析作出決策或對決策的建議
決策與測量的目的聯繫緊密,以選拔為目的的測量,其決策內容為候選人名單;以安置為目的的測量,其決策內容為崗位與應聘者的匹配;以評價為目的的測量,其決策內容為對應試者素質的評價;以診斷為目的的測量,其決策內容為應試者的問題和特長或應試團體的狀況和管理問題;以預測為目的的測量,其決策內容為應試者將來的績效和工作表現。
跟蹤檢驗和反饋
在多數情況下,需要對測量結果及聘用結果進行跟蹤,主要是根據工作績效對測量結果和聘用進行檢驗,這就為此前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反饋,為測量取得經驗性資料,為進一步矯正測量以達到更大的精確度提供依據。可以說,到這一階段,才真正完成了一個人事測量作業系統。
測評方法
根據測評對象要素特點確定測評方法。人的素質結構比較複雜,不同的素質要素與一定的測評方法有著某種匹配性。
人才測評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對支持員工的發展及多個環節的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比如人才招聘、員工培訓、人力資源配置、後備人才培養、績效管理、人才激勵等)都有著直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如何界定能力標準、如何行之有效地展開能力評估等是很多企業管理者的困惑所在。
搭建的能力素質模型從核心能力、職業意識、專業技能等多個維度對人員進行評價,對具體測評指標根據不同等級的關鍵行為點進行等級劃分,並創新性的提出了“情景維度”的設計思路,在搭建科學、有效的能力素質模型的基礎上,給員工提供了提升的方向。華恆智信認為搭建科學有效的能力素質模型是企業精簡人員,維持企業發展原動力的重要手段,也只有搭建了科學規範的能力素質模型,才能實現企業穩步快速的發展。
表1素質結構與測評方法對照表
素質結構 筆試 面試 考核 體檢
政治理論水平 √ √ √
政策水平 √
品德素質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思想作風 √
勤奮精神 √
工作態度
知識素質 通用基礎知識 √
專業知識 √ √
相關知識 √
能力素質 一般能力 √ √
特殊能力 √ √
專業能力 √ √ √ √
心理素質 個體心理特徵 √
情感與意志 √
心理健康水平 √
身體素質 體質 √ √
體態 √ √
績效 √
註:“√”表示該測評方法能夠測試的素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