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

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

中國郵電部於1962年12月1日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全套8枚。該郵票由孫傳哲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志號:紀92(編號297-304)。

簡要概述

為了展示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樹立古代科學家豐碑,國家郵電部於1955年起有計畫地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系列郵票,本套郵票為第二組。“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第二組紀念郵票,全套8枚,全部採用四位古代傑出科學家的畫像和反映他們科學實踐活動的圖畫作為圖案,古樸典雅,令人起敬,讓人自豪。

郵品樣板

紀92.8-1蔡倫像(297)1962 紀92.8-1蔡倫像
(297)1962
紀92.8-2造紙(298)1692 紀92.8-2造紙
(298)1692
紀92.8-3孫思邈像(299)1962 紀92.8-3孫思邈像
(299)1962
紀92.8-4醫藥(230)1962 紀92.8-4醫藥
(300)1962
紀92.8-5沈括像(231)1962 紀92.8-5沈括像
(301)1962
紀92.8-6地質(332)1962 紀92.8-6地質
(302)1962
紀92.8-7郭守敬像(303)1962 紀92.8-7郭守敬像
(303)1962
紀92.8-8天文(304)1962 紀92.8-8天文
(304)1962

郵票資料

郵票名稱: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
郵品類型:紀念郵票(紀字郵票)
郵票志號:紀92(編號297-304)
發行機構:中國郵電部
發行日期:1962-12-1
發行數量:800萬套
全套面值:0.84元
全套枚數:8(枚)
整版枚數:50(枚)(10×5)背面刷膠
郵票規格:26.5×36mm
齒孔度數:11.5×11度
設計者:孫傳哲
印製版別:影寫版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各枚詳細情況】
編號/面值/名稱/發行量
(297)/4分/蔡倫像/300萬枚
(298)/4分/造紙/300萬枚
(299)/8分/孫思邈像/600萬枚
(300)/8分/醫藥/600萬枚
(301)/10分/沈括像/250萬枚
(302)/10分/地質/250萬枚
(303)/20分/郭守敬像/150萬枚
(304)/20分/天文/150萬枚

人物介紹

【蔡倫】

蔡倫,(?——1211),東漢桂陽人,字敬仲,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最偉大的發明是在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造紙。他改進造紙術,製成蔡侯紙。使“造紙”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之一。

【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人,唐代著名的醫學家,精通諸子百家學說,學習十分勤奮,醫學造詣很深。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較深研究,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佛典。他一心一意為人治病,走訪很多名山,採集藥物。曾總結唐以前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收集方藥、針灸等內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本醫學名著,其書首列婦女、幼兒疾病,並倡立髒病、腑病分類,具有新的系統性,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大價值與貢獻。

【沈括】

沈括,(1031——1095),浙江錢塘人,北宋科學家。他博學多才,在天文、地學、數理、醫藥、水利、軍事、文學、音樂等方面都有精湛的研究,西方人稱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一生著作頗多,總計35種以上,其中晚年為後人留下的一部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像活字印刷、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煉鋼等重要成果,就是由這本書記錄留傳下來的。被譽為中國科學史坐標。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邢台人,字若思,宋元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八大科學家一。為了精確匯集天文數據,以備制定新的曆法,郭守敬花了兩年時間,精心設計製造了一整套天文儀器,共13年,其中最有創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輔助儀器,簡儀和仰儀他還是一位水利專家。曾修建過當時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編制《授時曆》,確定一年為365.2425日,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實際數字僅相差26秒。

郵票特點

本套郵票共8枚。(8-1)為“蔡倫”,主圖是蔡倫彩色肖像。(8-2)為“造紙”,在郵票的畫面布局上把造紙的整個過程及其如何操作表現了出來。造紙可以粗分為三個步驟:底下部分是將原料搗碎攪拌和沖水成為漿狀,有五隻大缸,兩個工匠在操作;中間部分是把漿撩在細帘子上,濾去水分,留下帘子上的薄片纖維就成為紙,畫面中清楚地展示出了這一操作過程;上面一部分是三個人手裡都拿著新的紙張。整個布局層次清楚,結構嚴謹而錯落有致。(8-3)為“孫思邈”,主圖是孫思邈的彩色肖像。(8-4)為“醫藥”,主圖是描繪孫思邈製藥的情況。(8-5)為“沈括”,主圖是沈括彩色肖像。(8-6)為“地質”,畫面是描繪沈括進行地質考察的情景。峭壁平地拔起,一直到畫面頂端,給人以壁立千仞的感覺。(8-7)為“郭守敬”,主圖是天文學家郭守敬的肖像。(8-8)為“天文”,整個畫面在布局上以古天文儀器為主,遠處青山白雲隱約可見。

發行花絮

【錯票事件】

蔡倫錯票蔡倫錯票
其中第一枚“蔡倫像”,蔡倫的生年難以考證,故在郵票上寫為“蔡倫(公元?—一二一)漢”,而郵票設計家卻在設計郵票圖稿上寫成了“蔡倫(公元前?—一二一)漢”,這個錯誤直到印刷打樣時才被發現。印刷工人只好在印版上將“前”字一個一個改掉。因一時疏忽,有一個“前”字漏改,從而使每個郵局全張第16號票位形成錯體。後在該套郵票發售時才發現了這個問題。郵電部急電通知,各地郵局將帶有“前”字的郵票單獨撕下,收回銷毀。由於個別基層郵局未按此要求去做,這枚有“前”字的錯體票還是流入了社會,被幸運的集郵者收藏。“文化大革命”後,天津市某集郵公司恢復業務,接到當地郵局移交的一批清理出庫存的郵票,這批郵票被作為集郵郵票整理出售。由於工作人員業務生疏,將含有這枚“公元前”錯體郵票的紀92整版出售給集郵者,一共出售了十幾天,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售出1300多套,也就是蔡倫“前”字票又流出26枚。這成為新中國集郵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

【錯票價值】

蔡倫錯票(大版張)蔡倫錯票(大版張)因工人一時疏忽,有一個“前”字漏改,從而使每個郵局全張第16號票位形成錯體。
這種由修版工人造成的珍郵數量極少,只占正票的1%,集郵界簡稱“公元前”。存世量數千枚,整版票存世幾十枚。王元兒、余繼明編著的《中外珍奇郵品目錄》(1993年版)定等級為七級,參考價1500~3000元。國內歷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未標價。1988年2月,香港鑒珍拍賣會上,1件“公元前”新橫雙連(包括一枚正常票)以4500元(港幣)拍出。1993年北京郵品拍賣會上,1枚“公元前”舊票底價1200元,經過20多個回合的競爭,最後以3450元成交。1995年北京郵品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以2.1萬元成交。1997年春季集郵報社郵品開發部郵品通訊拍賣時,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底價2萬元。1997年11月,上海郵品拍賣會上,一個新方連(含1枚錯體“公元前”)以6.1萬元拍出。1998年5月,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1個含“公元前”錯體票的紀92整版票,底價8萬元。1998年5月,中郵大地安徽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底價3萬元。1998年6月,中郵大地第2期月末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新票底價3萬元。1998年中郵大地第4期月末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以8.9萬元成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