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基礎含義]

紀律[基礎含義]

紀律,指為維護集體利益並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紀律作為一種人們的行為規則,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具有歷史性的特點。紀律既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那么,當人類社會出現階級以後,紀律就必然打上階級的烙印。紀律既然是維持人們一定關係的規則,要求一定集體成員必須執行。

基本信息

含義

紀律紀律
1、[morale;discipline]∶為維護集體利益並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
2、[statutesandlaws]∶綱紀法規
一般來說,紀律有三種基本涵義:1.紀律是指懲罰;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的手段;3.紀律是指對自身行為起作用的內在約束力。這三層意思概括了紀律的基本內涵,同時也反映出良好紀律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外在的強迫紀律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的過程。
1.紀綱;法度。《左傳·齊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照臨有度,紀律無虧。”宋曾鞏《祭歐陽少師文》:“公在廟堂,總持紀律,一用公直,兩忘猜昵。”
2.規矩;規律。漢徐幹《中論·歷數》:“昔者聖王之造歷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宋邵雍《和趙充道秘丞見贈詩》:“殊無紀律詩千首,富有雲山酒一瓢。”《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若似花子虛終日落魄飄風,謾無紀律,而欲其內人不生他意,豈可得乎?”清葉廷琯《鷗陂漁話·三十六忠廟題詞》:“廟廷立明初二碑,其文?#93;長無紀律。然敘鄱湖之戰,視他書較詳。”
3.指軍紀。宋蘇軾王仲儀真贊》:“轉運使攝帥事,與副總管議不合,軍無紀律。”《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只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罪人原無紀律,或奔或止;三國以吳兵散亂,彼此爭功追逐,全無隊伍。”清戴名世《史論》:“觀良將之用眾也,紀律必嚴,賞罰必信。”
4.機關、團體、政黨等為維護集體利益並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要求其成員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
紀律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集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例的總和,是要求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紀律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參照《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

歷史性

紀律紀律
紀律作為一種人們的行為規則,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具有歷史性的特點。在原始社會裡,人們在共同生活中養成集體行動的習慣。他們總是成群結隊地尋食打獵,如果沒有一定的行為規則,就無法進行協同活動,甚至連抵禦野獸的侵襲也不可能。所以紀律就作為人們的習慣因此而產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大工業革命的到來,生產越社會化和現代化,分工越精密,協作越廣泛,紀律就越重要、越發展。例如,一個現代化大企業生產的一件產品,就有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這就需要許多人相互配合、進行協同作業,也就必須制訂一套具有高度科學性的工藝規程和規章制度。由此看出,紀律的演變標誌著人類的進步。

階級性

紀律既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那么,當人類社會出現階級以後,紀律就必然打上階級的烙印。紀律是統治階級的權利和意志的體現,各階級總是按照他們的需要,運用手中的權力,制定出一定的紀律。所以,紀律在階級社會裡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紀律的階級性並非是一定存在的,對於一些不涉及階級的集體而言,其內部紀律完全可以和階級性無關。比如,對於一個軟體開發的項目組,項目組成員可以自己定義需要共同遵從的工作紀律,這時其紀律就與“階級”毫無關係了。

強制性

紀律紀律
紀律既然是維持人們一定關係的規則,那么就要求一定集體成員必須執行。那么,它就必然帶有強制性。紀律是以行為的限制、以服從為前提的。無論是象徵著統治階級權力和意志的政治紀律,還是反映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各行各業的職業紀律;無論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規章制度,還是機關團體的各種公約章程,都具有強制性。一定集體的紀律一經制定,每個成員就必須執行,違反了紀律,就要受到批評或者懲罰。
社會主義紀律
社會主義紀律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工人階級和人民民眾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社會主義紀律與一切剝削階級的紀律有著本質的區別,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
社會主義紀律的本質與一切剝削階級紀律的本質不同。在剝削制度下,一切剝削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政治統治,獲得他們經濟利益,就要強迫被剝削階級按照他們的意志進行活動,也就必然制定出符合他們的意志和利益的紀律。奴隸主和封建地主用皮鞭和棍棒強迫奴隸和農民進行勞動,服從統治。他們制定的紀律是“棍棒紀律”。資本家用“飢餓”這根無形的繩索套在工人的脖於上,強迫工人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資本家制訂的是“飢餓紀律”。總之,一切剝削階級的紀律,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是維護少數人利益的,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為前提的,是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的殘酷手段。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紀律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是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為基礎的紀律。社會主義紀律是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根本保證,是人民民眾創造美好人生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紀律的最主要的特徵是自覺性,所以,社會主義紀律也叫做自覺紀律。社會主義紀律的自覺性表現有兩方面,其一,社會主義紀律的制定是自願的。社會主義紀律是工人階級和人民民眾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制定社會主義紀律是為了保障社會主義的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人民民眾正當的個人利益。社會主義紀律與人民民眾利益的一致性,使社會主義紀律的制定是出自人們內心的要求,人們自覺自愿的制定而不是外部力量的強加。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紀律是人民民眾自己的紀律,是最有力量的鐵的紀律。其二,社會主義紀律的執行是主動的。執行社會主義紀律有利於保障社會主義的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也有利於保障人民民眾的正當的個人利益。執行社會主義紀律與實現人民民眾利益的一致性,使社會主義紀律的執行出自人們內心的要求,人們能夠自覺自愿的執行,而不是靠外部力量的強制。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紀律是最有力量的鐵的紀律。有一次,列寧到一個地方開會。走到會場門口,被衛兵擋住了,要檢查他的證件。後邊走來一個留小鬍子的人,向衛兵說:“這是列寧同志,快放他進去!”衛兵回答說:“我沒見過列寧同志。再說,不管是誰,都要檢查的,這是紀律。”列寧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果然是列寧,馬上敬禮說:“對不起,列寧同志,請您進會場吧!”列寧握著衛兵的手說:“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革命的法規,衛兵同志,你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做得很對。”列寧自覺遵守紀律的行為和衛兵一絲不苟的精神,都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紀律的高度自覺性。

遵守紀律

1、不要過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克雷洛夫
2、在今天的科學中,只有集體的努力才會有真正的成就。——別林斯基
3、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魯迅
4、在危險關頭,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恩格斯
5、任何一個新的社會制度都要求人與人之間有新的關係,新的紀律。——列寧
6、如果你敢於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7、沒有紀律,就既不會有平心靜氣的信念,也不能有服從,也不會有保護健康和預防危險的方法了。——赫爾岑
8、要有必要的清規戒律。——毛澤東
9、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佚名
10、我們不能不僅靠人類內心愛自由來維護自由。——美.約翰·亞當斯
11、紀律是達到一切雄圖的階級。——英.莎士比亞
12、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英.培根
13、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德.黑格爾
14、無道德則不能存在。——法.盧梭
15、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做任何事的權利。——法.孟德斯鳩
16、法律永遠不會產生偉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德.席勒
17、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德.黑格爾
18、邪惡的法律是一種最壞的暴政。——英.伯克
19、紀律是勝利之母。——俄.蘇沃洛夫
20、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古希臘.柏拉圖
21、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里沒有水。——夸美紐斯

三大紀律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行動準則,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1947年(丁亥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從此,內容統一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全軍的統一紀律。它對統一全軍紀律,加強部隊的思想和作風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大紀律:

一切行動聽指揮,
不拿民眾一針一線,
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

說話和氣,
買賣公平,
借東西要還,
損壞東西要賠,
不打人罵人,
不損壞莊稼,
不調戲婦女,
不虐待俘虜。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演唱:民眾合唱
編制:周曉敏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民眾一針線
民眾對我擁護又喜歡
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
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
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
尊重民眾不要耍驕傲
第二買賣價錢要公平
公買公賣不許逞霸道
第三借人東西用過了
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四若把東西損壞了
照價賠償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許打人和罵人
軍閥作風堅決克服掉
第六愛護民眾的莊稼
行軍作戰處處注意到
第七不許調戲婦女們
流氓習氣堅決要除掉
第八不許虐待俘虜兵
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
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
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
革命紀律條條要記清
人民戰士處處愛人民
保衛祖國永遠向前進
全國人民擁護又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