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葉秋海棠

糙葉秋海棠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長1.2-1.5厘米,直徑1.3-2厘米,有時2-3個連生呈念珠狀,節處具殘存鱗片和多數細長纖維狀之根。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種中文名】:
糙葉秋海棠
【種拉丁名】: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
糙葉秋海棠Begonia asperifolia糙葉秋海棠Begonia asperifolia

【科中文名】:秋海棠科
【科拉丁名】:Begoniaceae
【屬中文名】:秋海棠
【屬拉丁名】:Begonia
【國內分布】:滇,
【海 拔】:2400-34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植物描述


BegoniaasperifoliaIrmsch.inMitt.Inst.allg.Bot.Hamburg6:359.1927,etl.c.10:502.1939;Hand.-Mazz.Symb.Sin.7:389.1931;YuinBull.FanMem.Inst.Biologynewser.1(2):118.1948;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535,543,inclavi.1983;C.Y.Wuetal.IndexFl.Yunnan.1:348.1984;西藏植物志3:314,圖版29,圖1-3.1986;L.B.Smithetal.Smithson.Contr.Sin.60:27,33,34,inclavi,140,Pl.9,fig.10.1986.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長1.2-1.5厘米,直徑1.3-2厘米,有時2-3個連生呈念珠狀,節處具殘存鱗片和多數細長纖維狀之根。基生葉1(-2)片,具長柄,通常自球形根狀莖生出,偶有極短之莖,高僅3-4厘米;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寬卵形,長15-20(-30)厘米,寬11-18(-2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偏斜呈心形,全邊具不等大的三角形重鋸齒,齒尖帶短芒,老時不明顯,並常淺裂,裂片三角形,長可達3.5厘米,有時僅呈波狀分裂,上面深綠色,散生直或捲曲毛,下面淡綠色,被柔毛,沿脈較密,掌狀6-8條脈,窄側2-3條,寬側3-4條;葉柄長度變化極大,長(8-)15-23(-28)厘米,下部近無毛,靠近頂端常被捲曲毛;托葉早落。花葶高12-15厘米,近無毛;花粉紅色,數朵,呈大型(2-)3-4回二歧聚傘花序,首次分枝長8-10厘米,二次分枝長3-5厘米,向上漸短,均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寬卵形,小苞片膜質,長卵形至卵形,長5-6毫米,寬1-1.2厘米,先端鈍;雄花:花梗長1-1.5(-2.5)厘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1-1.2厘米,無毛,內面2枚,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8-10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長1-1.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5-2.5毫米,先端鈍或微凹;雌花:花梗長2-2.5厘米,無毛;花被片5,不等大,外面的近圓形,長7-11毫米,寬6-9毫米,先端圓鈍,無毛,向內漸小,最內面的倒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子房橢圓形,長約7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大3翅;花柱3,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柱頭2裂,向外呈U字形或新月形螺旋狀扭曲,並密具刺狀乳頭。蒴果下垂,果梗長3-3.5厘米;輪廓長圓形至倒卵長圓形,長1-1.2厘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三角形,長1.2-1.4厘米,上面的邊稍下凹或平,下面的邊呈斜的,無毛,有縱紋,其餘2翅窄,長3-4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9月。

場地分布

雲南(蘭坪、福貢、貢山、麗江、碧江、大理、鎮康)和西藏(墨脫、察隅和波密)。

生長習性

生於溝邊雜木林中、山坡林下濕處岩石上、山坡闊葉林岩石上,海拔2400-3400米。模式標本采自怒江分水嶺。

生理特徵

秋海棠大部分原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在自然界多生長在溫暖地區的林下溝邊、溪邊或潮濕的岩石上。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適溫10-30℃左右,低於10℃生長緩慢。在適宜的溫度下,可四季開花,花期長,連續開花性強,具有邊開花邊生長的特性,葉肉質。溫度太高時生長不佳,會引起葉片的灼傷、焦枯。易攀高徒長且易患病害。適宜空氣濕度較大、土壤濕潤的環境,不耐乾燥,亦忌積水。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生長環境,但強烈的日光直接照射會使葉片及花朵燒傷,故夏季栽培需遮蔭40-50%。四季海棠為長日至中日性植物,當夜溫低於21℃,則只在長日下開花,但是日長對開花的影響不如菊花或一品紅那樣具有決定性影響力。耐候性為綠葉系較銅葉系強。不需摘心,忌用生長調節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