俅江秋海棠

俅江秋海棠

俅江秋海棠,多年生無莖草本。生於山坡常綠闊葉林下岩石上、山坡陰濕處的岩石上、溝邊雜木林中和雜木林內箐邊岩石上以及山坡濕地岩石縫,海拔850-30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名:俅江秋海棠

學名:BegonialabordeiLévl.

別名:心葉秋海棠

科:秋海棠科

屬:秋海棠屬

俅江秋海棠俅江秋海棠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根狀莖球形,長1.9-2.9厘米,直徑1-1.5厘米,有時2-3個球狀體連生而呈念珠狀。節明顯,有殘存褐色的鱗片和密集交織的纖維狀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10-25厘米,寬6-22厘米,先端漸尖至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之齒,齒尖帶芒,通常不分裂,上面深綠色,散生稍硬毛,下面色淡,沿脈疏被短毛,其餘部分近無毛或無毛,掌狀5-7條脈,下面較明顯;葉柄長6.5-24.6厘米,有縱棱,無毛或在頂端常被捲曲毛;托葉小,早落。花葶高2-6.5厘米,無毛;花粉紅色或淡玫瑰色,數朵,呈總狀式的2-3回二歧聚傘花序,首次分枝長3-4厘米,二次分枝長1.6-2厘米,均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長圓形,長3-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銳,邊有不明顯疏齒;雄花:花梗長約1厘米,細弱,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6-7毫米,先端圓或鈍,外面無毛,內面2枚,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連合成柱,長約1.1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雌花:花梗長8-9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橢圓形,長9-10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外面無毛,內面2枚,窄長圓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5-6毫米,直徑3-4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大3翅;花柱大部合生,柱頭3,膨大,外向螺旋狀扭曲呈U字形,並密被刺狀乳頭。蒴果下垂,果梗長1.8-2.3厘米,無毛;輪廓長圓倒卵形,長約10毫米,直徑6-7毫米,無毛,具不等大3翅,大的斜三角形,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長約1.3厘米,寬約8毫米,其餘2翅窄,僅長2-3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極斜,均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9月開始。本種外形近似糙葉秋海棠B.asperifoliaIrmsch.,後者除雌花被片5之外,其葉片較大,輪廓寬卵形,長15-20(-30)厘米,寬11-18(-20)厘米,邊緣多為重鋸齒,花柱離生或僅基部合生而不相同

產地分布

雲南、四川(甘洛、天全和蒼縣)、貴州。緬甸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貴州。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常綠闊葉林下岩石上、山坡陰濕處的岩石上、溝邊雜木林中和雜木林內箐邊岩石上以及山坡濕地岩石縫,海拔850-3000米。

心葉秋海棠·中藥材

【拼音名】XīnYèQiūHǎiTánɡ【別名】一口血、紅盤、大岩酸【來源】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心葉秋海棠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labordeiLev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原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高15-22cm。無莖。地下塊莖球形,直徑約1cm。1葉,葉柄長9-13cm,無毛;葉片卵狀心形,長4-11cm,寬3-9cm,先端短漸尖,基部心表,兩側近對稱,上面無毛,下面主脈上有時微被疏柔毛,乾後兩面褐色,邊緣具不整齊的牙齒。聚傘花序,總花梗從地下莖生出,與葉柄近等長;花粉紅以,雄花被4片,外輪2片卵圓形,長、寬約4.5cm,內輪2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mm,寬約1.5mm,內輪2片李鵬圓狀披針形,長約4mm,寬約1.5mm,花絲基部短的合生,有花絲約12條,花葯橢圓形,縱裂;雌花被片4,花柱大部分合生,成長約2m的柄。蒴果卵形,有3翅,其中1翅較大,鐮刀形,鈍頭。【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潮濕岩石上。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性味】味酸;澀;性寒【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止痛;解毒。主吐血;血崩;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