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糖尿病腦血管病為何易產生血栓形成,而腦出血較少呢?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增高,紅細胞聚集增強,血小板對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相互間的凝集機能增強,血液第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纖維蛋白原增高等可能是促進腦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於血凝機能亢進,同時糖尿病患者生長激素分泌增加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高,胰島素增加使纖維蛋白原亦增加,血粘度增高,局部血流瘀緩,可能抑制了腦血管的破裂和出血,故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中腦出血較少。
中醫辨證與論治
陰虛風動 瘀血阻絡
【主症】突發半身不遂,或是偏身麻木,口角?斜,舌強語謇,煩躁不安,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煩渴多飲,易飢多食,尿赤便乾,舌紅絳少津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弦細數。
【治則】育陰熄風 化瘀通絡
【方藥】以育陰通絡湯化裁如下:生地20g,玄參15g,花粉20g,川石斛15g ,鉤藤30g ,甘菊花10g,女貞子15g,桑寄生30g,枸杞子9g,赤白芍各15g,丹參15g,廣地龍15g。
氣陰兩虛 絡脈瘀阻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見口角?斜,或見舌強語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口乾渴,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心悸失眠,小便或黃或赤,大便乾,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薄或見剝脫,脈弦細無力或弦細數。
【治則】益氣養陰 活血通絡
【方藥】以補陽還五湯合生脈散化裁如下:黃芪25g,黨參15g,山藥20g,玄參20g,麥冬15g,葛根9g,五味子15g,當歸15g,川芎15g,桃仁、紅花各10g,赤白芍各10g,雞血藤30g ,牛膝10g,桑寄生20g。
風痰瘀血 痹阻脈絡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斜,或舌強語言謇澀,頭暈目眩,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
【治則】化痰熄風 活血通絡
【方藥】以化痰通絡湯化裁如下:法半夏10g,生白朮10g,天麻10g,膽星6g,丹參30g,香附15g,酒大黃5g。
痰熱腑實 風痰上擾
【主症】突發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斜,言語謇澀,或見神昏譫語,煩擾不寧,頭暈或痰多,氣粗口臭,聲高氣促,大便三日以上未行,舌苔黃厚或黃褐而燥,脈弦滑,偏癱側脈弦滑而大。
【治則】通腑化痰
【方藥】以通腑化痰湯加減如下:生大黃10g,芒硝10g,全瓜蔞30g,膽星10g,丹參30g。
痰濕內蘊 蒙塞心神
【主症】素體肥胖多濕多痰,濕痰內蘊,病發神昏,半身不遂而肢體鬆懈,癱軟不溫,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暗淡,苔白厚膩,脈沉滑或沉緩。
【治則】滌痰化濕 開竅醒神
【方藥】以滌痰湯加減送服蘇合香丸,組成:法半夏10g,膽南星10g,枳實10g,橘紅15g,黨參10g,茯苓15g,菖蒲12g,竹茹12g,全瓜蔞30g,蘇合香丸1丸沖服。
氣虛血瘀
【主症】半身不遂,肢體偏癱,偏身麻木,口角斜,口流清涎,言語謇澀,寡言少語,面色白光白,氣短乏力,自汗出,心悸,大便溏,小便清長而多,手足腫脹,舌質暗淡,邊有齒痕,舌下脈絡暗紫,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細弦。
【治則】益氣活血 通經活絡
【方藥】以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45g,當歸尾15g,赤芍10g,川芎10g ,桃仁10g,藏紅花6g,川地龍15g,丹參15g,雞血藤30g,川牛膝12g。
另外,在糖尿病性腦血管病後遺症期,可選用中成藥消栓再造丸、消栓口服液、大活絡丹、再造丸、華佗再造丸等服用,均有一定療效。
針灸治療
體針
根據病情的輕重,肢體功能障礙程度的不同,辨證取穴。
①中風先兆(短暫腦缺血發作)。中風先兆的取穴與針灸方法如下。
取穴:上星、百會、印堂、肩骨禺、曲池、足三里、陽陵泉。眩暈加頭維、風池;夜眠不安加四神聰、神門;煩躁者加太沖、合谷。
方法:上星平刺,百會直刺,印堂斜刺,施捻轉補瀉法,其餘穴位直刺平補平瀉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2周一個療程。
②中經絡。中經絡的取穴與針灸方法如下。
取穴:內關、人中、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上肢不能伸者加曲池;手指握固者加合谷、太沖。
方法:先刺雙側內關,捻轉提插相組合瀉法,繼刺人中用雀啄手法。其他穴位用直刺平補平瀉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2周一個療程。
③中臟腑。分閉證與脫證兩種。
閉證:取內關、人中用瀉法,取十宣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每穴出血量1~2mL。
脫證:取內關、人中用瀉法,取氣海、關元、神闕施隔附子餅灸法,持續4~8小時,取太沖、內庭施補法。
④後遺症期。常有以下後遺症。
口眼?斜:取風池、太陽、下關、地倉透頰車、健側合谷。
失語:取上星透百會、風池,取金津、玉液三棱針點刺放血,加廉泉、通里、天柱。
上肢不遂:曲池、風池、極泉、尺澤、合谷、八邪、肩骨禺、外關。
下肢不遂:委中、三陰交、環跳、陽陵泉、崑崙。
構音障礙、吞咽障礙(假性球麻痹):內關、人中、風池、廉泉。
以上諸穴,除特殊刺法外,均用平補平瀉手法,隔日一次,每次30分鐘至1小時,1~1.5個月為一療程。
頭針
頭與腦皆為臟腑、經絡之氣血聚集的部位,它們在生理上密切相關,頭部是調整全身氣血的重要部位,故針刺頭皮部可作用於腦,可治療中風病。
選體徵對側運動區、足運感區、感覺區。進針後捻轉3分鐘,可在施術後出現症狀緩解。
偏側運動障礙:取對側運動區;下肢癱取對側運動區上1/5,對側足運區;上肢癱取對側運動區中2/5;面部癱,流涎、舌歪斜、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運動區下2/5。
偏身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下肢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上1/5,對側足感區;上肢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中2/5;頭部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下2/5。
耳針
取下屏尖、耳神門、腎、脾、心、肝、眼、膽、緣中、耳尖、癱瘓相應部位、降壓溝。每次取3~5穴,針雙側,用毫針中等刺激。閉證可耳尖放血;後遺症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五天進入第二療程,療程多少,視病情而定。
灸法
取穴及方法如下。
取穴:以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陰經穴。
配穴:言語謇澀配啞門、廉泉、通里;口眼?斜配翳風、地倉、頰車、下關、合谷、攢竹、太沖;下肢癱瘓配環跳、大腸俞、陰陵泉、足三里、承扶、風市、懸鐘、三陰交、委中;上肢癱瘓配肩?骨禺?、曲池、清靈、手三里、合谷、外關。
方法:治療時每次選3~5穴,每穴灸1~3分鐘,或5~7壯,初病每日灸1次,恢復期隔日灸1 次,15次為一療程。
中醫康復治療
在本病恢復期及後遺症期,適時要用氣功、推拿、按摩、導引等綜合療法,對於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等方面的恢復有一定功效。
(1)氣功療法 主要適用於消渴病中風后遺症。主要功法是強壯功。自然呼吸法,坐式或臥式,意守丹田,輔助功法可選保健十三式、太極內功、中風導引十四法、循經大循環按摩、循經小循環按摩等任意一種。
(2)推拿療法:適用於消渴病中風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的半身不遂。手法用推、扌袞?、按、捻、搓、拿、擦等。取風池、肩井、天宗、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合谷、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等穴。部位:顏面部、背部及四肢,以患側為重點。推拿治療可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患肢功能的恢復。
(3)氣功點穴導引 囑患者仰臥位或坐位,醫者將丹田氣運至手部內勞宮,手置於患者的頭部(百會穴)用意導引,將患者體內濁氣導引經湧泉穴出至體外,起到舒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4)點穴按摩 囑患者仰臥位,醫生將丹田氣運至兩手部,再將手置於患肢部位的經穴處進行氣功點穴按摩,順序是從患肢遠端到近端,或循經絡走行方向進行。
對失語有舌伸縮障礙者,可行食中指運氣點按舌根3~5分鐘,再行氣導引,將舌向外牽拉。配合運氣點頦孔、迎香、四白、承漿、垂根等穴。面肌麻痹,發音困難者,點按天突、人迎穴等。有面癱者可以雙手中指點按地倉、頰車、下關、風池、翳風、太陽、陽白、承泣、合谷、曲池等穴,或施用推拿術,用雙拇指從迎香至地倉至頰車,由上及下,由內及外來回推拿36次。
以上療法一般每天一次,每次約30分鐘,15次為一療程。
(5)自我調護:
①調節情志。消渴病中風病人病後出現肢體偏癱,口角?斜等症狀,這往往在心理上給他們造成極大壓力,他們中的大部分由於考慮到家庭負擔,個人前程等而憂心忡忡,或焦急煩躁,這對疾病的治療與恢復都是不利的。作為患者,必須首先在心理上戰勝自我,適時調節自己的情志,可利用聽音樂、聽廣播,或聽別人讀小說、報紙、講故事等方式,來放鬆自己,保持舒暢的心情,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促進病體早日康復。
②飲食宜忌。消渴病腦卒中患者尤其要注意飲食宜忌,一方面營養豐富,另一方面又必須適當控制飲食量。食譜應以清淡為原則,避免油膩厚味,肥甘助濕助火之品。在恢復期,可在飲食中酌加奶、瘦肉、蛋及新鮮蔬菜如菠菜、芹菜、黃瓜等。此外,病人必須忌菸酒。
③預防褥瘡。褥瘡是中風病人的大敵,尤其消渴病腦卒中病人更易產生褥瘡,且治療比較困難。要防止褥瘡的發生,必須做到勤翻身,常揉背,衣服、被單要做到平、整、乾。當皮膚受壓發紅時,應及早以手掌揉擦或外搽紅花酊,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④功能鍛鍊。這是關係到病人病損肢體、器官功能恢復程度的關鍵一環,患者在自己病情穩定後,應當樹立康覆信心,積極主動進行康復訓練。在癱瘓肢體不能自主運動時,應在別人幫助下被動運動,進行肢體按摩,同時作大小關節屈伸、鏇轉、內收、外展等活動,以促進氣血的運行,而增強肌力;當肢體癱瘓恢復到可以抬舉時,應及早進行自主運動。可在床尾拴上拉帶,以協助起立,或在床尾設立腳踩踏板,以鍛鍊小腿肌力;用手攥軟紙筒、健身環等以鍛鍊握力以及手指關節的活動。當病人自己能站立時,則儘早在別人幫助下練習走路,這是康復的中心環節,關係到病人今後的生活質量,因而必須重視。行走時,病人自己要注意姿式、技巧、持久及各動作間的協調,並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