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諾安

米諾斯文明,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或邁諾安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王宮遺址博物館
“米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Sir Arthur Evans)在希臘諾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就是現在的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朝的迷宮。因此,愛文斯將此遺址所代表的文明稱為“米諾斯文明”。但人們並未確定傳說中的米諾斯即是一位真實的米諾斯統治者。邁諾斯人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古埃及人所稱的“Keftiu”和閃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諾斯時期的克里特島,也許是一種啟發。
番紅花採集者,聖托里尼壁畫
米諾斯人主要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前1700年之前顯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與繼後以軍事貴族統治為特點的文化相迥。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相信邁諾斯人在青銅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錫與產自賽普勒斯的銅的合金被用來製造青銅。而隨後青銅工具逐漸由性能更優的鐵器所取代的過程,似乎與邁諾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諾斯人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這是一種產自愛琴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產物。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不過在聖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畫“番紅花採集者”。這種貿易形式可能在米諾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為對乳香,或更晚地,對辣椒的交換。考古學家傾向於強調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
各地發現的米諾斯製造的物品顯示,它有一個與希臘本土(邁錫尼文明)、賽普勒斯、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埃及、西班牙及美索不達米亞通商的網路。
對他們的語言,人們所知甚少,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線性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過線性文字A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解讀,使得我們仍無法對這個燦爛的文明進行深入的了解。
一個有爭議的結論指出,在米諾斯文明統治時期,克里特島從未經受戰爭的磨難。

地理

克里特島是一個多山的地中海島嶼,有自然的港口,屬地中海式氣候。有跡象表明米諾斯遺址受過地震侵襲。
荷馬記錄說克里特島有90個城市,米諾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個。此外,考古學家在法伊斯托斯(Phaistos)和馬里亞(Malia)也發現了宮殿。島嶼可能被劃分為四個政治區域,北面的從諾索斯管理,南面的從法伊斯托斯管理,中東部的從馬里亞,最東端由下扎克羅斯(Káto Zákros)管理。在別處還發現了更小的宮殿。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米諾斯城市擁有城牆,並且很少有武器被發掘。

編年歷史

米諾斯歷史的各階段:
前7000 定居
前3100-前2100 米諾斯文明前期(EMI,II,III)
前2100-前1700 米諾斯文明中期(MMI,II,III)= Old Palace Age
前1700-前1420 米諾斯文明晚期(LMI,II,III)= Young Palace Age
前1420-前1050 邁錫尼時期
最早有人類居住的跡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是現在測定為約前7000年的陶瓷製品。也有發現舊石器時代遺蹟的宣稱,不過都缺乏有力的證據。最早的定居者引進了牛、羊、豬和狗,以及一些種植穀類和蔬菜。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繁榮表現了人口的增加。
在青銅時代初期,大約前3100年,是克里特作為文明起源地的開始。
克里特島上出土的青銅塊
大約前1700年,在克里特島出現了一場動亂,可能是一次地震,也有學者認為是安納托利亞的入侵。在此之後,人口再次增加,宮殿修建得比從前更大,但基礎稍稍不同。
在前1650年或前1628年、前1500年、前1450年(仍在爭議),距離克里特島約70公里的火山島錫拉(Thera),聖托里尼火山群島最大的島嶼噴發了。這可能是人類有記錄的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超過1815年坦博拉火山噴發。這次噴發可以從降落到東克里特、埃及、愛琴海和東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認出來。散發出的二氧化硫和塵雲可能摧毀了數個人類定居點,引起了大氣降溫(火山冬天)和接連幾年的壞收成。根據古氣象學家從格陵蘭的冰層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樹木化石的年輪距離研究顯示,這段降溫期有可能長達十年。劇烈的噴發還導致了火山的坍塌,繼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將沿岸的居民點一掃而光。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米諾斯人因此喪失了對宗教,對祭司影響自然的能力的信任,從而導致了文明的衰落。
在大約前1450年,宮殿再一次被擾亂。不久之後,前1420年左右,島嶼被邁錫尼人征服。他們採用了米諾斯人的文字來書寫他們的原始希臘語。在這之後,大多數克里特城市走向了衰亡,而諾索斯保留其行政中心地位,直到前1200年。

關於衰落的理論

有證據表明貿易網路的失敗導致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米諾斯的麥子供應據信來自於黑海海岸的農場。許多學者相信古代的貿易王朝通常因為不經濟的貿易而崩塌,因為缺乏會計手段,食品和糧食通常未被適當地重視,而奢侈品則被不當地過高估價。結果導致饑荒和人口的減小。而同時,日臻成熟的鐵器漸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個理論指出,米諾斯的航海能力因為錫拉火山的噴發而遭到重創。這可能間接導致了邁錫尼的入侵,而後者的管理技能無法維持一個貿易王國。錫拉火山的噴發對米諾斯文明的影響仍舊在爭議中。既然錫拉火山的噴發可能是近10000年間最猛烈的一次,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質問為何在根據碳同位素測定出的噴發的時間(根據狐尾松測定為前1628年,根據格陵蘭冰層為前1645年)和邁諾安文明滅亡的時間(約前1450年)間有如此大的間隔。這個間隔激起了全世界許多學者的興趣,而越來越多的證據和理論被提出,試圖解釋米諾斯文明衰落這個謎團。
聖托里尼,昔日的火山口
這些理論都圍繞著錫拉火山的爆發展開。作為貿易中心的克里特的穩定與它的航海能力息息相關。這次噴發如今被定級為VEI-7,如此大的能量足以引發巨大的海嘯,吞噬周圍島嶼的一切港口和船隻,從而給克里特經濟帶來重創。而另一大理論認為爆發引發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陽,導致持續數年的饑荒。而邁錫尼人利用這個時機進攻並征服了克里特島。

文化

跳牛雜耍,諾索斯宮壁畫

藝術

由於木頭和織物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襲,米諾斯最重要的藝術遺存為米諾斯陶器、宮殿建築與壁畫、石雕以及印章。藝術和物質文化的遺蹟,特別是陶瓷風格的序列,幫助在考古學中界定了邁諾安文化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自有的特徵。(詳見米諾斯陶器)
米諾斯早期的陶瓷製品以線狀的螺鏇、三角、曲線、十字、魚骨紋等為特徵。到中期,自然主義的設計,如魚、烏賊、鳥和百合的圖案則變得普遍。到邁諾安晚期,花和動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徵,但是增強了變化性。在諾索斯周圍的地區通常體現出“宮殿風格”,特徵為對自然形狀的幾何抽象以及單色的繪畫。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邁錫尼藝術與後期米諾斯藝術十分相似。
在克里特北岸的伊拉克里翁(Ηράκλειο)博物館藏有許多邁諾安藝術珍品。

女性

米諾斯文明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對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經發現米諾斯人的主神是一個強大的自然女神,而這一論斷從未被挑戰過。”
出土的壁畫和女祭司雕塑顯示了男人和婦女參與同一個體育項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學家相信米諾斯社會中男人和女人有著相同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畫有很多是描繪人群的,而性別由顏色來區分:男人的皮膚是紅褐色,而女人的則是白色。

服裝

米諾斯的男人穿褶皺短裙和纏腰帶,婦女穿敞開至肚臍的長袍,配以短袖和鑲邊的裙子。服裝上的花紋多為對稱幾何形狀。

宗教

蛇女神,諾索斯宮
米諾斯人崇拜女神[3]。雖然也提到過一些男神,但是米諾斯宗教中對於女神的描寫大大超過了前者,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個女性的動物主宰,一個城市、家庭、收穫、冥界的女性保護者,等等。有些人認為這些是同一個女神的不同表現,她們通常顯現為蛇、鳥、罌粟,或一個頭為某種動物的形象。一些人認為這個女神聯繫著“撼地者”(Earthshaker),一個由牛和太陽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個秋天死去,在下個春天復生。雖然著名的牛頭人身的米諾陶純粹是希臘人的描寫,一些印章表現了鳥頭或帶鳥面具的神祗。
Walter BURKERT提醒道“在哪種程度上人們可以和應該區分米諾斯和邁錫尼宗教,這是個仍未有答案的問題。“(Burkert 1985 p 21),並認為這個問題終將在埃特魯里亞與古希臘(或者羅馬和希臘)的宗教、文化間的關係上找到有用的類比。邁諾安宗教並未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傳承,並且後世希臘文人對於經過數百年口耳相傳而存世的克里特神話主題的發揮,也革洗了這涓涓細源:比如忒修斯的傳說。一些克里特名字被希臘神話所保留,但是我們已無法將這些名字對應於發現的米諾斯神像,如著名的蛇女神。
在一些確認的宗教遺址內發現了金屬和粘土製的崇拜物:雙面斧(希臘文πέλεκυς,英語labrys)、船隻小雕塑、 人造品的模型、動物、人形等。這些遺址,包括克里特島上的無數小神灶、山的峰頂及為數眾多的神聖洞穴——已經發現了300多個(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被確認為一些信仰的中心,然而還未發現像希臘人所建的神廟(Burkert 1985)。在複雜的宮殿里沒有識別出主要用於宗教活動的中心房間,而中心院落則用於給年輕的男女進行跳牛祭祀活動。

戰爭與和平

米諾斯神聖的符號包括公牛和獻祭的角、雙面斧、立柱、蛇、太陽圓盤和樹。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米諾斯人是一個非暴力的和平的民族。然而最近,考古學家所發現的一些新的證據對這一論斷提出了挑戰。晚近的發現,比如在一個宮殿附近發現的一個寺廟結構,被一些人認為揭示了米諾斯人進行人殉的事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這個結論,比如倍受尊崇的考古學家Nanno Marinatos聲稱那個被認為是犧牲的人其實是在地震中死亡,而兩個被認為執行祭祀的人也在這場地震中,連同屋內的所有人一起死亡[4]。這個解釋並未被廣泛接受,因為那個年輕人當時被捆綁住,就如Agia Triadha[1]棺材上所雕的犧牲之用的公牛一樣。此外,在他的骨骼中間發現了一把短劍,並且一側骨頭的變色表明他可能因失血而死。這不是人殉的唯一例證。例如,在Fournou Korifi遺址[2]的一個複雜墓葬里發現了一個人類頭骨,同爐灶、烹飪用具等同處一間[5]。在諾索斯,至少四個健康孩子的骨骼被發現帶有痕跡提示“他們以和山羊同樣的方式被屠宰,證明他們被犧牲和食用。資深克里特考古學家Nicolas Platon被這個解釋所嚇倒,堅持認為這些骨骼是猿,而非人的。”[6]
在克里特島上很少存在有希臘本土所見的要塞,一般論證為島上很少有內部武裝鬥爭。然而這個結論也並非無懈可擊。S. Alexiou在Kretologia 8中指出,不少遺址,特別是米諾斯早期和中期的遺址,通常建立在高地上或者加築防禦工事。Chester Starr在Minoan Flower Lovers中指出中國商朝和瑪雅都有不設工事的中心,然而他們同時也參與邊界鬥爭。因此這一事實本身無法證明米諾斯人是史上無雙的熱愛和平的民族;但,也沒有一項事實證明他們是好戰的。認為他們不生產武器的聲稱是武斷的,事實上,發現於馬里亞和扎克羅斯的A型米諾斯劍是愛琴海地區最好的。[7]
1988年,一次題為“青銅時代的戰爭”的考古學會議在比利時召開[8]。會上雖然很多人試圖對米諾斯的戰爭下定論,會議結束時卻什麼共識也沒有達成。一個考古學家總結:“青銅時代早期(對應於米諾斯早期)的戰爭是個人化或者(在克里特)儀式化的……或者(在塞克拉迪斯和阿提卡)……只是小規模的……”[9]另一位覺得米諾斯“8”字型的“盾”不可能用來作戰甚至狩獵,因為它們太累贅了。另外有一些人認為,米諾斯人頻繁地在藝術作品裡展現“武器”,只是出於儀式化的語境。
就像米諾斯的克里特的許多方面,人們總是很難從事實中得到明顯的結論。這整個文明就像一個羅夏墨滴測試:相較於被解釋者,所有的闡釋更能註解的是解釋者。

農業

米諾斯人飼養牛、羊、豬、山羊,種植小麥、大麥、野豌豆、鷹嘴豆,培育葡萄、無花果、橄欖,以及罌粟,可能用於製造鴉片。米諾斯人知道馴養蜜蜂,從近東接受了石榴和溫柏。
農民使用皮革包住把手的木犁,由一對驢或者閹牛拉犁。

建築

米諾斯的城市由石子鋪成的路連線,石子是用銅鋸切成。道路有排水系統,上層社會享受粘土製成的下水道設施。
米諾斯的建築通常為平的瓦片頂,以及灰泥、木質或是大石板地面,兩三層樓高。他們可能是用石塊和碎礫建造矮牆,挑高使用泥磚。天花板上的橫木用來支撐屋頂。

考古遺址

諾索斯宮遺址
Knossos-宮殿
Phaistos-宮殿
Kato Zakros-宮殿
Gournia-小鎮,(MMIII,LMI)
Malia-宮殿
Pyrgos (EMII~LMI)
Vasiliki (EMII~LM1)
Fournu Korfi (EMII)
Pseira (LMI)
Karfi-最晚的遺蹟 (LMII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