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地處紅土坡鎮東邊,距紅土坡鎮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110公里。東鄰大德郎村委會,南鄰明么村委會,西鄰龍潭山村委會,北鄰依黑么村委會。轄 大簪花、小簪花、回族小組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414戶,有鄉村人口1706人,其中農業人口1706人,勞動力8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42人。
全村國土面積11.04平方公里,海拔1,99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750.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85.0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14,273.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646.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2.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85.00畝(其中:田420.00畝,地1,865.00 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14,27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核桃、梨 等經濟林果;該村無水面面積、草地、荒山荒地、其他面積和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254戶通自來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有160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414戶通電,未開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6戶(分別占總數的78.02%和61.84%)。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6.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6.00公里。全村無汽車,有拖拉機 4 輛,機車7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60.00畝,有效灌溉率為37.6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8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0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0戶,占農戶總數的14.49%;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占農戶數的10.14%;建有小水窖82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占農戶總數的0.24%。全村有2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無磚混結構住房、磚木結構住房和其他結構的住房;全村414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6.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5.72萬元,占總收入的56.60%;畜牧業收入156.04萬元,占總收入的24.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8 頭,肉牛174頭,肉羊207頭);沒有漁業收入;林業收入47.30 萬元,占總收入的7.32%;第二、三產業收入77.10萬元,占總收入的11.93%;工資性收入 2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3.10%。農民人均純收入 2,152.00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2人(占勞動力的4.99%),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1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2.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8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該村無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4戶,鄉村人口共1706人,其中男性871人,女性835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06%和48.94%。其中農業人口1706人,勞動力842人,占農業人口的49.36%。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回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98人,回族125人,漢族1283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9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8.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1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4.72%;享受低保76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戶1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8戶,占農戶總數的47.8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37人,距離鎮中學6.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8人,占總人口的11.02%其中國小生137人,中學生51人,入學率均為100%。全村人口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17人,中學973人,國小674人,未上學42人。
全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較薄弱,村民幾乎沒有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5人,占總人口的3.81%,少數民族黨員8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89%。其中男黨員61人、女黨員4人,分別占黨員總人數的93.85%和6.15%。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紅土坡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4年被南華縣人民政府評為烤菸生產收購工作先進集體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代榮先、副主任代永會、文書、魯慶榮組成,下設大簪花、小簪花、寫字樹、平掌子、玉屏庵、務做哩、保公殿、大山、嶺崗、迤頭、回族小組11個村民小組。
該村沒有團總支,設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占總人口的4.69%。
人文地理
簪花村委會有回族125人,回族以大米為主食,亦喜麵食。肉食選擇極嚴,以牛肉為主,忌食豬肉及自死動物。副食品加工以製作牛乾巴、臘鵝最出名。每逢婚喪或節日、喜慶,一般都要製作“油香”分送親友。回族喜喝茶,普遍忌菸酒,忌“無口喚”之物。每個禮拜五都要到清真寺做禮拜,做禮拜之前必須“淨身”,舉行禮拜時,男子戴紅或白帽。有的帽外沿加白色或淡色纏頭。白帽分尖頂和平頂兩種,上面多繡有阿文書寫的“阿拉至大”等字樣。婦女在禮拜時戴用白布縫成的蓋頭。阿訇平時禮拜戴平頂紅或白帽,禮拜時穿白色長衫,遇聖紀節、開齋節、古爾邦節時穿綠衣,戴尖頂塔形白帽。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該村雖然還沒有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所有民眾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努力。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文明素質。
3、加大培育畜牧業的力度,扶持一批養殖戶,儘快形成產業化。
4、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