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黑么村

依黑么村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6.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地處紅土坡鎮東北邊,距紅土坡鎮政府所在地30.00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85公里。東鄰樹苴鄉,南鄰大德郎村委會,西鄰龍潭山村委會,北鄰一街鄉。轄依黑么村、膩掌村、團山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43戶,有鄉村人口967人,其中農業人口967人,勞動力4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9人。
全村國土面積14.55平方公里,海拔2,46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878.50毫米,適合種植 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82.00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19,866.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6.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82.00畝(其中:無水田 ,地 1,282.00畝),人均耕地1.40畝,主要種植 小麥、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9,86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 50.00畝;荒山荒地630.00畝;沒有水面面積、其他面積和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57戶通自來水,無農戶飲用井水,有86戶農戶存在飲水困難。有243戶通電,未開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97.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3戶(分別占總數的83.54%和83.54%)。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12輛,無拖拉機。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19.00畝,有效灌溉率為48.2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1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0.41%和1.65%;建有小水窖165口;尚未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無磚混結構住房和其他結構的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占農戶總數的0.82%;有2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占總農戶的99.18%。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6.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2.12萬元,占總收入的1.84%;畜牧業收入 122.64萬元,占總收入的38.7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54頭,肉牛133頭,肉羊81頭);無漁業收入;林業收入20.41萬元,占總收入的6.45%;第二、三產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0.47%;工資性收入 19.56 萬元,占總收入的6.18%。農民人均純收入2,05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7人(占勞動力的10.56%),在省內務工44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6.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7.5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該村無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43戶,共鄉村人口967人,其中男性 490人,女性477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67%和49.33%。其中農業人口967人,勞動力445人,占農業人口的46.02%。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的混居地),其中彝族580人,漢族38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2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93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6.90%;享受低保42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戶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0公里。該村無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和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人畜混居的農戶116戶,占農戶總數的47.7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1所村小和1所完小,村小招收依黑么村和梳頭山村的一二年級的適齡兒童,教師1人,該村小屬於複試教學,校舍面積100平方米;完小招收全村委會的一至六年級的學生,擁有教師5人,其中一二年級屬於複試教學,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總在校學生共103人。距離鎮中學28.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7人,占總人口的12.10%,其中小學生103人,中學生14人,入學率均為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9.00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但無一事一議籌資額和一事一議籌勞。無集體總收入、固定資產和集體收益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糧食直補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3人,占總人口的3.41%,少數民族黨員1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93%,其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段加貴、副主任張問紅、文書張問金組成,下設梳頭山、依黑么、膩掌、石洞寺、團山5個村民小組;該村沒有團總支,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5人,占總人口的1.55%。

人文地理

該村以彝族為主,彝族民眾能歌善舞,民族文化深厚,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紡織工藝。每到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彝族民眾都會圍著篝火,彈起三弦,跳起左腳舞,表達心中的喜悅。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團圓飯吃過後,都會聚在一起撒火把。彝族民眾通過撒火把希望災難、疾病遠離全家人,同時祈盼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該村雖然還沒有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所有民眾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努力。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民生活、娛樂、休閒公共設施較缺乏,人民居住環境較差。
2、生產渠道單一,經濟收入來源於農業, 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充分利用草地,大力發展畜牧業;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培植中草藥材、核桃、花椒、刺頭菜系特色產業,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