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
簍蒿,又名藜蒿、水蒿、水艾、蘆蒿、狹蒿等。
以其地上嫩莖葉和地下肥大肉質的匍匐莖供食用,是南方地區清明前後必食的傳統時令野菜之一。 我國古代《詩經》、《爾雅》中就有簍蒿的記載,說明簍蒿很早就是一種野生蔬菜。簍蒿多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的田埂、路邊、溝邊。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分布,東北和華北地區有零星分布。近年來野生簍蒿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供不應求,人工栽培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和雲南等省已有較大面積發展。
形態特徵
簍蒿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0-150厘米。地下根莖肥大、 粗壯,是營養物質的主要貯藏器官,有是繁殖器官。地上莖直立,無毛,紫紅色,單一或有3-7個分枝。單葉互生,具柄,葉柄上有葉片下延形成的翼,莖中部的葉片奇數羽狀深裂,有裂片2對或1對,條狀披針形或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淺鋸齒,表面無毛,背面被絨毛。頭狀花序多數,呈鐘形。總苞片約4列。花黃綠色外層邊花雌性,內層心花兩性,兩性花10-15朵。瘦果細小無毛,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營養成分
簍蒿營養豐富,有特殊的芳香。據測定,每100克鮮嫩莖葉中含蛋白質3.6克,脂肪1克,維生素C79毫克,胡蘿蔔素13.9毫克,鈣730毫克,磷10毫克,鐵2.9毫克及蘇氨酸(115毫克)、絲氨酸(38.8毫克)和谷氨酸(34.3毫克)等10餘種胺基酸。由於其含有側柏酮成分,故有特別香氣。地下莖富含澱粉。
藥用價值
簍蒿全草入藥,味辛性微溫,祛風除濕,理氣散寒。具有平抑肝火,防牙痛、喉痛等的功效。民間用於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效果好,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