篪是漢族古老的橫吹竹管樂器。《廣雅》中記載此樂器有八孔,但《周禮》中記載此樂器有七孔,而隨著宮廷雅樂的逐漸衰落,現在這一種漢族樂器已很罕見。已知台北孔廟收藏有古代精品“篪”,曾侯乙墓也曾出土一對篪,分別為G調和F♯調。

基本信息

簡介

篪(chi):氣鳴(吹孔)樂器春秋戰國時期廣泛使用的橫吹竹管樂器

出處

從《詩經》、《楚辭》等均有記載。《爾雅·釋樂》晉人郭璞註:“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橫吹之。”宋代陳暘《樂書》:“篪,有底之笛也,橫吹之。”從戰國初曾侯乙墓摹制篪的測音結果,可奏出#C2、d2、#d2、#f2、#g2、#a6的個音,即一個完整的五聲音階加一個變化音。據史書記載,宋、明時的篪,使用半孔指法,可吹全十二律。篪原是民間樂器,唐、宋以來民間不傳,只用於宮廷雅樂,與編鐘、編磬、笙、簫、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時演奏。演奏方法,據長沙楊家灣漢墓作樂木俑與山東南武陽漢元和、章和間(公元83-87年)畫像石來看,吹奏時,雙手掌心向里,篪身放在大拇指、食指之間,吹孔按指孔不在一個平面上,左手食、中、無名指分別按1、2、3、孔,右手中、食指按4、5孔。宋以後,因主要用於宮廷雅樂而逐漸失傳。

拼音是ch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