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澣

《答李澣》是中唐時期詩人韋應物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詩》。

基本信息

【名稱】《答李澣》

【別名】《答李澣三首

【年代】中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五言絕句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答李澣

【其一】孤客逢春暮,緘情寄舊遊。海隅人使遠,書到洛陽秋。

【其二】馬卿猶有壁,漁父自無家。想子今何處,扁舟隱荻花。

【其三】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閒。楚俗饒辭客,何人最往還。

作品注釋

⑴海隅:指古澤藪名。

⑵馬卿:即司馬相如,字長卿,後人遂稱之為馬卿。

⑶觀易:詳看《易經》。易:指《易經》。古稱易象,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宰相李斯說是卜筮之書而倖免於毀,是一本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的經書,用陰陽互動的現象來說明“常”與“變”的道理。

⑷溪上:指溪邊。岸邊曰上。

⑸鷗:鳥名,是一種捕魚而食的水鳥,腳綠色有蹼,視力銳敏,行動矯捷。

⑹楚俗:楚地的風俗習氣。楚:湖南、湖北兩省的通稱。

⑺饒:多。

⑻辭客:詞人墨客,指擅長寫文章的人。

⑼往還:指朋友間的交往互動情形。

作品評析

這組詩共三首,其中的第三首(“林中觀易罷”)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大意是:在林子裡看過一段窮究天人的《易經》之後,悠閒地來到溪邊與鷗鳥相對。自古以來楚地就是詞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誰跟你最投契呢?這是一首作者回答好友李澣問候的詩,讀者雖然沒有看到李澣的信,但是好友所關心的多半是對方生活起居,工作情況。所以在詩的前兩句,詩人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告訴好友生活作息的情形。用林中觀易,溪上對鷗,巧妙地表示他的生活平靜而又閒適,工作也很順利,否則不可能有心情觀易對鷗。敘述完自己的近況後,詩人筆鋒一轉,他也關心好友的境遇,首先他以“楚俗饒辭客”來安慰好友來到楚地的鄉愁,雖然離鄉背井但是卻能遇到一群氣味相投的朋友,也就無憾了。最後用“何人最往還?”來表達他的關懷,並引導話題,讓詩人與李澣之間話題不斷,友誼也就不斷。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或793)唐代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十五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763—764)至德宗貞元(785—805)年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今傳有十卷本《韋江州集》、二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