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樹

筆筒樹

筆筒樹(學名:Sphaeropteris lepifera (Hook.) R. M. Tryon),又名多鱗白桫欏、蛇木 、蘭盆筆筒樹、筆桫欏、鱗片桫欏、山棕蕨、 山過貓心,為桫欏科桫欏屬的植物。 筆筒樹莖幹可達6米多,胸徑約15厘米。 分布在菲律賓、日本、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成片生於林緣、路邊或山坡向陽地段中,樹幹修長,葉痕大而密,異常美觀。 筆筒樹在約3億6000年前就已存在,被稱為“活化石”。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筆筒樹原生長於中生代侏羅紀,為當時恐龍的主要食糧;第四紀冰川期基本滅絕。僅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國家部分地區有少量植株殘存。在波蘭、印度、朝鮮和中國內蒙古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有其化石。  

1982年在中國廈門大學自來水池附近的山溝發現一株,這是中國大陸對筆筒樹的首次記錄。

2009年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和沙埔鎮也相繼發現該物種。

2010年11月,福建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劍秋與研究生在霞浦縣溪南鎮長興村後山的山坳中新發現了11株筆筒樹,這也是大陸發現最大的筆筒樹種群。

2010年在平潭發現兩株筆筒樹,但是由於保護不力,僅存1株筆筒樹。由於生境不隱蔽,非常容易被人發現,遭到破壞,樹下 及周圍均不見幼苗幼株,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大陸分布將會消失。

2015年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發現兩株筆筒樹。

形態特徵

筆筒樹 筆筒樹

筆筒樹葉柄長16厘米或更長,通常上面綠色,下面淡紫色,無刺,密被鱗片,有疣突;鱗片蒼白色,質薄,長達4厘米,基部寬2—4毫米,先端狹漸尖,邊緣全部具剛毛,狹窄的先端常常全為棕色。  

筆筒樹葉軸和羽軸禾稈色,密被顯著的疣突,突頭亮黑色,近1毫米高;最下部的羽片略縮短,最長的羽片達80厘米。最大的小羽片長10—15厘米,寬1.5—2.2厘米,先端尾漸尖,無柄,基部少數裂片分離,其餘的幾乎裂至小羽軸。主脈間隔約3—3.5毫米,側脈10—12對,2—3叉,裂片紙質,全緣或近於全緣,下面灰白色。  

筆筒樹羽軸下面多少被鱗片,基部的鱗片狹長,灰白色,邊緣具棕色剛毛,上部的鱗片較小,具灰白色邊毛,均平坦貼伏,至少在羽軸頂部具有灰白色硬毛。小羽軸及主脈下面除具有灰白色平坦的卵形至長卵形的邊緣具短毛的小鱗片之外,還被有很多灰白色開展的粗長毛,小羽軸上面無毛。  

筆筒樹孢子囊群近主脈著生,無囊群蓋;隔絲長過於孢子囊。  

在它的葉片背面有許多孢子囊群,看起來像一個個黃色小點,裡面長著許多孢子,它們就是靠這些孢子繁衍後代的。孢子成熟後隨風飄散,落到土壤中,先萌髮長成一個心臟形的綠色扁平的原葉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腹面生有假根,能獨立生活。

筆筒樹的老葉脫落後,會在莖幹上留下一個個略呈三角形的橢圓形葉痕,樹幹截面多為橢圓形,葉柄如蛇形,整個樹幹看起來就像是蛇一般,所以又有“蛇木”這個稱號。

生長習性

筆筒樹 筆筒樹

筆筒樹生於陰濕地,從平地迄山區,尤其以山區為多,多分布於叢林中。   在中國的南方比較多見。以孢子種子播種繁殖。   耐陰,忌強光。以富含有機質的土地為佳。   生長適溫18—28℃,越冬溫度最好不要低於5℃。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  

本種樹幹高,無直根系,具數不定根,喜空氣濕度大,土壤濕潤的環境, 常生長在山溝。唯秋季冬季多晴少雨,生境乾旱,但溝中相對濕度大,又可避風防寒。

經觀察,孢子囊群生長期約4個月,孢子葉一年長兩次,分別在4月和10月。但無配子體生長環境。  

產地分布

筆筒樹 筆筒樹

產台灣(台北、宜蘭、桃園、南投、屏東、台東、花蓮)。成片生林緣、路邊或山坡向陽地段。海拔可達1500米。菲律賓北部、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菲律賓呂宋。在廈門、廣州、深圳、香港有引種栽培。  

保護現狀

筆筒樹 筆筒樹

筆筒樹由於在中國大陸的數量極為稀少,生境不隱蔽,非常容易被人發現,遭到破壞。已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建議加強該種在其分布點上的保護力度,同時開展有關生物學及生態學研究,測定各項生態因子指標,為擴大栽培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礎研究資料;進行孢子繁殖和組織培養,儘快培養出新植株。  

筆筒樹對研究植物系統進化和地史演變有重要科學意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組織列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護名錄。  

繁殖方式

播種

採種

在觀察到孢子成熟之後,必須選擇陰天,在母樹上將側枝兩側的小葉片剪下,晾曬乾葉片,使孢子與葉片分離。再將葉片和孢子裝入篩內篩取孢子粒和黑黃色粉末,將黑黃色粉末和孢子粒一併收存備用。

播種時間

地面溫度在10℃以上即可播種,20℃至25℃是最佳播種溫度。

播種方法

可以採用人工撒播,撒播時儘量降低播種高度,不要撒播得太高、太快,影響孢子粒生長發育。  

移植

挖坑

可根據樹體的大小,挖深50至100 厘米,60至120 厘米見方的坑來移栽。

起苗和運輸

筆筒樹 筆筒樹

1米高的樹,要挖60厘米的樹盤,把樹盤外的根斷開,深度視根系情況而定。因筆筒樹無主根,深度不必過深,在鬚根不多時,一般在30至50厘米之間可以了。挖起後將10厘米以上的羽狀主葉剪掉,10厘米以下的2至3個主嫩葉留下。用鮮苔蘚泡水後擠去70%左右的水,將筆筒樹的根和莖包好後紮上繩子裝入木箱,箱內的空間再用鮮苔蘚填滿就可長途運輸。

定植

將準備好的腐葉土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按說明書兌水消毒殺菌。樹體和根也用此法消毒,將坑的底填 上消過毒的腐葉土踩緊。在操作過程中一邊給樹定位,一邊在腐葉土上撒上呋喃丹殺死地下害蟲。栽完後澆透水。筆筒樹喜高濕環境,因此應搭架蓋上黑色遮陽網,遮去60%以上的直射陽光,冬季還應防霜。筆筒樹怕乾旱,忌水澇,所以樹盤周圍應排水良好。根據地理環境情況,每天可對樹莖和樹盤噴霧狀水以保證濕度。30天后3個新主葉就可長大,其他嫩葉也開始萌發。

栽培管理

施肥

1.有機肥,每年可施兩次經發酵的豬牛羊糞,每株樹20至50公斤。

2.無機化肥,每年除冬季外均可施用。兩個月施一次複合肥,根據樹體大小,每次施0.1至1公斤。先把樹盤內蓋的腐葉土拿去一層,灑上化肥再將腐葉土蓋上澆透水。  

中期管理

為了使筆筒樹長得快,除了經常向樹盤和樹莖噴水保濕外,還要對羽狀主葉進行修剪。當長出10至12片主葉後,應由下至上剪除多餘的老葉殘葉。這樣每日可長出2至3匹主葉,桶栽的每年可長高度10至15厘米,地栽的可長15厘米以上。  

注意事項

1.冬季應防霜凍;
2.噴水時不宜在高溫時進行;
3.不必噴葉面水,特別在高溫時噴葉面水容易使葉片下垂過大和殘缺 

病蟲害防治

筆筒樹 筆筒樹

筆筒樹在自然環境下基本無病害,但經過移栽施肥後也有病害產生。只要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每月對樹體和樹盤噴施一次就可消除病害。害蟲主要有螞蟻和蝸牛,螞蟻可用百樹得或功夫農藥噴霧滅殺。蝸牛喜潮濕環境,主要危害樹體嫩葉和嫩稈,可用農藥蝸剋星和滅蝸靈等撒在樹盤表面滅殺和人工捕捉。

主要價值

藥用

筆筒樹 筆筒樹

昧甘淡,性平,有清熱散瘀、收斂止血、解毒消腫之功。莖千:主治溫熱疫病,血積腹痛,淤血,凝滯,血氣脹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肺癆,便血,崩帶,蟯蟲。

嫩心葉:主治乳癰,癰疔瘡癤,腳生頭蛇。  

用法用量:

1.驅蟯蟲:筆筒樹三錢、使君子五錢、檳榔五分、雪丸二錢、蕪荑仁三錢、萊菔子二錢、郁李仁三錢水煎服。

2.殺蟲、解熱毒、破癜結:筆筒樹單味水煎服。

3.肺癆:筆筒樹一兩單味水煎服。  

食用

嫩芽及樹心是極佳的野外求生食物,生食、炒食均佳。   先將鱗片除去,削掉外皮,切片炒肉吃。乾頂附近的髓心也可切絲炒肉吃。  

其它

筆筒樹幹曬乾後切碎製成蛇木盆、蛇木柱、蛇木板、 蛇木屑等園藝

用品可供種蘭花使用。  

用它筆直的莖幹來作便橋或工寮的支架。

筆筒樹莖幹挺拔,樹姿優美,葉色鮮綠,可栽於蔭棚區或庭園中陰濕處作大型觀賞植物,也可盆栽供室內陳設觀賞。  

受保護植物

世界上的植物很多,因此給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但是由於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了很多植物處在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其中很多植物已經滅絕,這次任務中的植物就是受保護的植物,希望能夠加強人類對這些植物的保護意識,共同來維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