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參[中藥]

竹節參[中藥]
竹節參[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節參,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C.A. Mey.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主根和外皮,乾燥。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祛痰止咳,補虛強壯之功效。常用於癆嗽咯血,跌扑損傷,咳嗽痰多,病後虛弱。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圓柱形,稍彎曲,有的具肉質側根。長5~22cm,直徑0.8~2.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緻密的縱皺紋及根痕。節明顯,節間長0.8~2cm,每節有1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苦、後微甜。

產地

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分布於西南地區,此外陝西、甘肅、河南也有分布。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

炮製方法

用時搗碎。

性味

甘、微苦,溫。

歸經

歸肝、脾、肺經。

功效

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祛痰止咳,補虛強壯。

主治

用於癆嗽咯血,跌扑損傷,咳嗽痰多,病後虛弱。

相關配伍

1、虛勞:竹節參9g,黨參9g,當歸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虛勞咳嗽:竹節參15g。煎水當荼飲。(《貴州民間藥物》)

3、吐血:竹節參9g,麥冬6g,絲毛根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倒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竹節參研粉,每次1.5~3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用法用量

6~9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