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理化鑑定

中藥理化鑑定

《中藥理化鑑定》是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徐祝封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傳統的中藥性狀鑑別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中藥市場發展的需要,

用物理、化學方法對中藥進行定性分析,科學可靠,是鑑別中藥真偽和

純度的重要方法。本書總論部分概述了中藥化學成分的種類、特性及理

化鑑定常用方法。各論收載了369種常用中藥的理化鑑別方法,並將各

藥材的易混品、摻偽品的內容以附註的方式列正文之後,便於對照鑒

別。各藥的鑑別方法包括試管法、紙層析法、薄層層析法等。各藥項下

介紹了其所含有效成分及主要成分,為鑑別方法提供依據。

本書收集資料廣泛,方法切實可行,適於從事中藥科研、教學、質

檢及生產、經營的工作者和中藥專業學生使用。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中藥化學成分
一、生物鹼類
二、甙類
三、揮髮油類
四、有機酸類
五、胺基酸類
六、蛋白質類
七、鞣質類
八、樹脂類
九、脂類
十、糖類
十一、植物色素類
十二、無機成
第二章 理化鑑定常用方法
一、化學定性分析法
二、化學定量分析法
三、微量升華法
四、螢光分析法
五、層析法
六、物理常數分析法
七、氣相色譜法
八、比色分析法
九 分光光度法
第二篇 各 論
第三章 根及根莖類中藥
狗脊
綿馬貫眾
骨碎補
麻黃根
廣防己
青木者
大黃
拳參
虎杖
何首烏
制何首烏
川牛膝
牛膝
商陸
銀柴胡
太子參
威靈仙
川烏
制川烏
草烏
制草烏
附子
白頭翁
白芍
赤芍
黃連
升麻
天葵子
兩頭尖
貓爪草
防已
北豆根
金果攬
烏藥
延胡索
夏天無
板藍根
常山
地榆
苦參(附:刺果甘草)
山豆根(附:管萼山豆
根)
葛根
甘草
炙甘草
黃芪
紅芪
兩面針
遠志
甘遂
京大戟
毛冬青
人參
紅參
珠子參
竹節參
刺五加
三七
白芷
當歸
獨活
羌活
前胡
川芎
藁本
防風
柴胡
明黨參
北沙參
龍膽
秦艽
白前
白薇
徐長卿
紫草
丹參
黃芩
華山參
玄參
地黃
熟地黃
胡黃連
南板藍根
茜草
紅大戟
續斷
甘松
天花粉
土貝母
桔梗
黨參
南沙參
川木香
木香
土木香
白朮
蒼朮
紫菀
漏蘆
香附
天南星
膽南星
半夏
法半夏
白附子
千年健
百部
川貝母
浙貝母
平貝母
伊貝母
黃精
玉竹
重樓
土茯苓
麥冬
山麥冬
知母
藜蘆
百合
穿山龍
粉萆�
山藥
黃藥子
射干
薑黃
鬱金
片薑黃
高良姜
山柰
天麻
白及
仙茅
白茅根
第四章 莖木類中藥
檀香
桑寄生
懈寄生
關木通
首烏藤
青風藤
功勞木
桂枝
蘇木
降香
皂角刺
沉香
鉤藤
第五章 皮類中藥
桑白皮
牡丹皮
厚朴
肉桂
杜仲(附:紅杜仲藤、絲棉
木)
合歡皮(附:山合歡
皮)
黃柏
白鮮皮
椿皮
苦楝皮
秦皮
香加皮
地骨皮
第六章 葉類中藥
側柏葉
蓼大青葉
大青葉
九里香
批把葉
番瀉葉
艾葉
人參葉
滿山紅
羅布麻葉
紫蘇葉
棕櫚
第七章 花類中藥
松花粉
辛夷
玫瑰花
月季花
槐花
蕪花
丁香
密蒙花
夏枯草
洋金花
凌霄花
金銀花
旋覆花
款冬花
菊花
野菊花
紅花
蒲黃
西紅花
第八章 果實及種子類中

馬兜鈴
地膚子
王不留行
蓮子
蓮子心
蓮房
五味子
八角茴香
肉豆蔻
胡椒
蓽茇
罌粟殼
萊菔子
葶藶子
白芥子
木瓜
山楂
苦杏仁
桃仁
郁李仁
烏梅
金櫻子
槐角
淡豆豉
沙苑子
豬牙皂
決明子
補骨脂
亞麻子
蒺藜子
佛手
香櫞
橘紅
化橘紅
陳皮
青皮
吳茱萸
枳殼
枳實
鴉膽子
巴豆
千金子
廣棗
大風子
訶子
使君子
冬葵果
胖大海
酸棗仁
丁香
沙棘
石榴皮
蛇床子
柿蒂
連翹
女貞子
馬錢子
牽牛子
菟絲子
蔓荊子
天仙子
枸杞子
木蝴蝶
黑芝麻
車前子
桅子
瓜蔞
羅漢果
木鱉子
牛蒡子
薏苡仁
檳榔
砂仁
草豆蔻
草果
豆蔻
益智
紅豆蔻
第九章 全草類中藥
伸筋草
卷柏
石韋
麻黃
�蓄
魚腥草
三白草
馬齒莧
瞿麥
淫羊藿
亞乎奴
仙鶴草
廣金錢草
老鸛草
地錦草
金錢草
青葉膽
馬鞭草
益母草
廣藿香
香薷
荊芥
薄荷
肉蓯蓉
鎖陽
穿心蓮
佩蘭
大薊
蒲公英
青蒿
茵陳
墨旱蓮
石斛
第十章 藻、菌類中藥
海藻
茯苓
豬苓
雷丸
馬勃
第十一章 樹脂類中藥
蘇合香
楓香脂
乳香
沒藥
乾漆
阿魏
安息香
血竭
第十二章 其它類中藥
海金沙
肉桂油
香果脂
青黛
兒茶
冰片
五倍子
茶油
滿山紅油
麻油
天竺黃
蘆薈
琥珀
第十三章 動物類中藥
石決明
珍珠
珍珠母
海螺蛸
桑螵蛸
斑蝥
蜂蜜
蟾酥
哈蟆油
蛤蚧
穿山甲
熊膽
馬寶
麝香
鹿茸
牛黃
第十四章 礦物類中藥
硃砂
輕粉
紅粉
自然銅
禹餘糧
赭石
金礞石
磁石
密陀僧
鉛丹
膽礬
白礬
雄黃
信石
滑石
滑石粉
鐘乳石
石膏
寒水石
龍骨
芒硝
玄明粉
爐甘石
硫黃
紫石英
花蕊石
附 常用試劑配製方法
藥材名筆畫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