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沿革

窪興鎮,原名“窪興橋”。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始有墾戶種植,漸成屯落,隸屬呼蘭城守尉管轄。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劃歸呼蘭廳管轄。清末,1905年1月(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劃歸巴彥州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集鎮始見雛形,因鎮北門外有座木橋建於低洼處,故又稱“窪心橋”,隸屬巴彥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9年1月,設定窪興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設定窪興區,1950年改為第七區,1955年6月復稱窪興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窪興鄉。1958年9月,改稱窪興人民公社,同年11月至1961年4月,曾一度成立包括鎮東,東勝、長山、復興4個公社在內的窪興大公社。1984年2月,將窪興公社改為窪興鎮。
窪興鎮位於淺山區丘陵地帶,崗地多、窪地少、土質差,全鎮幅員面積20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80525畝,其中旱田144525畝,水田36000畝。2005年大豆面積6.4萬畝,玉米面積6萬畝,經濟作物面積2萬畝。
地理環境

窪興鎮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東北部,少陵河北岸,距縣城3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94.3平方公里,2001年3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與原雙山鄉合併,窪興鎮現轄8個行政村,91個自然屯。現有耕地面積12035公頃,全鎮總戶數6642戶,總人口3.2萬人。窪興鎮東與黑山鎮相連,西與興隆、龍廟兩鎮為鄰,南與鎮東鄉隔少陵河相望,北與德祥象毗鄰。
窪興鎮地處小興安嶺余脈老黑山的南麓,雙鴨山的東部及其支脈大頂山的北坡。少陵河、泉眼河、小柳河從窪興鎮的東部流過。大豬蹄河在窪興鎮的西部由東向西南方向流去。整個地勢是高、東低,北高、南低。西部,東北部屬淺山區,地勢起伏,大崗、溝壑較多,中部、北部屬上陵地帶,坡崗地多;東部、南部地勢平坦,形成了一個面積不大的窪興盆地。窪興鎮的地形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海拔最低150米,最高369.3米。全鎮土地總面積314,030.5,其中:國有土地面積72,924.1畝,集體所有土地面積241,106.4畝,耕地面積180,525畝。
自然環境
窪興鎮東北部是老黑山的金脈矮峰,西部是雙鴨山,南部是大頂山。森林總面積56303畝,活立木營積量202691立方米。少陵河、泉眼河、小柳河,豬蹄河在鎮內流經,河道總長36公里。在鎮的東部有少級中利水庫—江灣水庫一座,庫區水面6000畝,總庫容量2760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2萬畝,為撫御自然災害,灌溉農田起到了巨大作用,窪興鎮土壤5大類,9亞類,水稻田和草甸土占有相當的比例,非常適應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窪興盛產水稻、玉米、大豆和高粱,窪興鎮優勢產業為養殖業、水稻種植業和高麗寨旅遊業。
氣候情況

巴興公路貫通於窪興鎮內,森鐵小火車從界內通過,鎮級環路通達。窪興鎮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平均日照為2600小時,年降水574mm,年結凍期145天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22-130天之間,≥10℃活動積溫為2400-2500℃,平均蒸發量1388mm,冬季多偏西風,夏季多偏東風,年平均3.8半/秒。窪興鎮地處小興安嶺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處於巴彥縣低山丘陵區域之口;境內有大小河流五條,其中松花江一支流少陵河從境內由東向西穿過,全省中型水庫江灣水庫坐落於窪興界內。
城鎮建設

氣候條件
窪興鎮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平均日照為2600小時,年降水574mm,年結凍期145天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22-130天之間,≥10℃活動和溫為2400-2500℃,平均蒸發量1388mm,冬季多偏西風,夏季多偏東風,年平均3.8半/秒。人口結構
2005年末,全鎮總戶為6642戶,總人口為30330口人。窪興鎮人民由七個民族組成,漢族占絕大多數,依次是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和土家族。全鎮有中學2所,國小21所,中心幼稚園1所,中國小教師266名,在校學生3152名。養殖業情況
窪興鎮發展黃牛養殖專業屯13個,專業戶186戶,全鎮飼養10頭以上黃牛的農戶達到337戶,占養牛戶總數的20分之1,全鎮黃牛飼養量達到12000頭。窪興鎮充分利用庭院飼養條件,發揮區域飼養優勢,使1000隻以上的雞、鴨、鵝養殖大戶達到360戶以上,全鎮養殖總量達到22萬隻。行政村介紹
窪興鎮共劃分8個行政區,91個自然屯,現有耕地面積180525畝,全鎮總戶數6642戶,總人口30330口人。(農業人口)
興繁村:坐落於窪興鎮郊,距鎮政府1公里,14個自然屯,1833戶,8906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8288畝,農業生產以水稻生產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
增收村:坐落於窪興鎮東部,江灣水庫下游,距鎮政府4公里,9個自然屯,793戶,3961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8288畝,農業生產以水稻生產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
高麗寨:坐落於窪興鎮東部,距鎮政府4公里,是本縣唯一的朝鮮族自治村,一個自然屯,92戶,366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195畝,是本鎮水稻生產專業村。
長發村:坐落於窪興鎮北部,距鎮政府5公里,13個自然屯,893戶,3407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6052畝,農業生產以大豆、玉米、水稻為主,是水旱兼營村。
長山村:坐落於窪興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2公里,12個自然屯,698戶,3364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5477畝,農業生產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生產以黃牛、家禽為主。
清瑞村:坐落在窪興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6公里,15個自然屯,595戶,3128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9317畝,屬淺山區,農業生產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生產以黃牛、生豬為主。
雙山村:坐落於窪興鎮的西部,距鎮政府6公里,12個自然屯,927戶,3364口人,現在耕地面積22355畝,農業生產以玉米、大豆為主,還伴有雜糧,畜牧業生產以黃牛、生豬為主,還飼養雞、鵝。
慶豐村:坐落於窪興鎮的西部,距鎮政府5公里,14個自然屯,816戶,3559口人,現有耕地面積25398畝,屬淺山區,農業生產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生產以黃牛、生豬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