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義
狹義的稅負轉嫁僅指納稅人把稅收負擔轉移給負稅人的過程。西方財政學把稅收分配的影響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謂之“稅負衝擊”,指稅收的徵收點或最初納稅人;第二階段謂之“稅負轉嫁”;第三階段謂之“稅負歸宿”。他們認為:稅負轉嫁的程度主要取決於二個因素:一是稅收形式,二是商品的供求彈性。就稅收形式來說,直接課稅是間接稅,易於轉嫁;直接課之於純收益或個人收入的稅,即直接稅,則不易轉嫁。就商品的供求彈性來說,如果商品的供求彈性較小,需求彈性較大,則稅負轉嫁出去的份額較小;如果商品的供求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大,則稅負轉嫁出去的份額較大。
稅收負擔轉嫁的形式
稅負轉嫁的途徑和形式有三:一是“前轉”,即納稅人把稅收負擔即向前轉嫁給商品購買者。一般認為,“前轉”是稅負轉嫁的主要途徑。二是“後轉”,即納稅人把稅收負擔向後轉嫁給生產要素的提供者。三是“散轉”或“復轉”,即既向前轉嫁,也向後轉嫁。
稅收負擔轉嫁的手段
稅負轉嫁的主要手段是變動價格。向前轉嫁主要通過提高商品的銷售價格,向後轉嫁主要通過降低各生產要素價格,包括降低勞動者工資等。西方有關稅負轉嫁的討論,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英國。目前,它已成為西方財政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一些學派。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學派:絕對轉嫁論和相對轉嫁論。絕對轉嫁論認為,一切租稅皆可轉嫁。相對轉嫁論認為,稅收能否轉嫁及其轉嫁過程會因稅種、課稅商品的性質、供求關係以及其他經濟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中長期沒有稅負轉嫁與歸宿這一類概念。
關於稅收負擔轉嫁的觀點
近幾年,隨著稅收體制改革,稅負轉嫁問題受到理論界的重視,展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