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效應理論

稅收效應理論

稅收效應理論,是從稅收對公司併購有利的角度來考慮併購活動的。從併購方看,取得稅收減免的優惠是激發公司併購發生的重要因素。

基本信息

簡介

稅收效應理論稅收效應理論
企業可以利用稅法中虧損遞延條款來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即如果某公司在一年中出現虧損該公司不但可以免付當年的所得稅,它的虧損還可以向後遞延,以抵消以後幾年的盈利,企業根據抵消後的贏餘交納所得稅。另外,併購還可以為公司的剩餘資金提供出路。大多數稅收都有侵蝕一國儲蓄的效應。但在某些情況下,稅收也有刺激一國儲蓄增加的效應。
真實儲蓄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受所得稅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純粹理論的意義上講,確實存在一種直接的關係。納稅人繳納所得稅後,如果其掙取的所得不能與其繳納的稅款同等增加,那么他納稅後所得用於儲蓄的數額必將減少,因為純所得既已減少,作為儲蓄的數額自然也要減少。在通常情況下,還有一種儲蓄的心理效應存在。一個繳納較重所得稅後仍有很高儲蓄能力的人,他也不會象過去那樣去更多地儲蓄,因為在未來收益與現時消費之間加以權衡後,他也許選擇後者。另外,由於大部分人的所得需求彈性小,因而他們都希望在工作時期多儲蓄一些錢財,以留作補助年老時收入的不足;或者為防備意外死亡,準備足夠的錢留作輔助家屬之用。在前一種情況下,課徵所得稅,對於刺激儲蓄的效應小;而在後一種情況下,課徵所得稅,對於刺激人們的儲蓄心理有很大的效應。

評價

稅收效應理論在跨國公司併購中雖然有一定作用,但是由於它在對跨國公司併購的解釋中並不發揮主要的作用,這使得稅收效應理論適用性大打折扣。我國個人所得稅對工作努力的阻礙效應一般要大於激勵效應,這主要是因為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過高,使一般人都不可能達到納稅點。如果人們有可能——減少閒暇去從事額外工作——去掙得額外收入,並且這種額外收入和他的正常收入總和達到或超過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他就感到減少閒暇掙取收入來付稅不值得。因此,從心裡的效應來看,他情願去休閒,也不願更加努力工作以付稅。當然,由於起征點過高,而人們的收入過低,即使勤奮工作也很難達到起征點,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個人所得稅又能對工作努力起到激勵作用。對富人階層,個人所得稅同樣缺乏激勵效應,因為他們的收入大多為非勤勞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