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秋禊,古代中國人民於農曆七月十四日至水濱舉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中丞嘗於 九峯園 作秋稧之會。”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病蝶涼蟬狂不得,還許 虎丘 秋稧。” 諸宗元 《答劉三見懷》詩:“小飲尚思秋禊樂,狂歌不畏市人譏。”
讀音
qiū xì ㄑㄧㄡ ㄒㄧˋ
秋禊,讀音是qiū xì ,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是古代中國人民於農曆七月十四日至水濱舉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秋禊,古代中國人民於農曆七月十四日至水濱舉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中丞嘗於 九峯園 作秋稧之會。”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病蝶涼蟬狂不得,還許 虎丘 秋稧。” 諸宗元 《答劉三見懷》詩:“小飲尚思秋禊樂,狂歌不畏市人譏。”
qiū xì ㄑㄧㄡ ㄒㄧˋ
紅橋,後改名虹橋,人稱瘦西湖第一景,數百年來歷代文人所賦予的人文內涵。文人多好山水,現代文人喜歡在風景絕佳處開筆會、詩會,行文賦詩,樂此不疲。而古代的文...
歷史淵源 修禊先河 二度修禊 三創修禊 再聚紅橋修禊,古代傳統民俗。季春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其中以發生在晉唐會稽郡山陰城(今紹興...
名詞釋義 修禊溯源 蘭亭修禊 修禊文化 修禊流觴禊是漢語拼音是xì,注音字母是ㄒㄧˋ,部首是礻,指古代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一種清除不祥的祭祀。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古籍解釋 組詞示例祓禊,古代中國民俗,每年於春季上巳日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薛君《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篤《...
出處 地區語出:南朝 宋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隋 江總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詩:“上巳娛春禊,芳辰喜月離。”...
詞語釋義 相關條目《蘭亭修禊圖》手卷的創作完成時間為1945年10月10日,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傅抱石復員南京有望,多少國讎家恨,別情離意纏繞在心頭,傅抱石懷著激動的心情...
【傅抱石繪蘭亭修禊圖的年代】 蘭亭修禊圖手卷詳介 蘭亭修禊圖手卷收藏歷史修禊,是中國古老的習俗,暮春三月在溪水邊所進行的一種祓除不祥的節日活動,勃勃生機的春意帶給人們振奮的情緒和吉祥幸福的心愿。傳達出一種美好的企盼,祝願生活...
基本簡介蘭亭修禊:修禊(xiū xì),源於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即農曆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魏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
巫宜禊,又名字學修、蘭亭,號雨池。出生於1790,福建永定大溪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