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漢臣作品
作品簡介
【名稱】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賞析
縱:197.5公分,橫:108.7公分。形式質材:軸,絹本,設色。蘇漢臣,生卒年代,大約在十二世紀,也就是南北宋之交,曾在宣和畫院當過待詔,到了南宋高宗時,紹興畫院設立後,回復原來的官職,師承劉宗古,得到劉宗古用墨筆及淡彩的表現技法,擅長嬰孩畫。他的嬰戲圖畫風被認為是“著色鮮潤、體度如生”。
“秋庭戲嬰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兩個錦衣孩童在庭院玩著一種推棗磨11的遊戲。兄妹兩人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子孩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寫實的程度,幾可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可以了解到為何用“著色鮮潤、體度如生”來形容蘇漢臣的畫風。
庭園中,一柱擎天的太湖石旁,芙蓉與雛菊搖曳生姿,點出秋日庭園景致,樹石、器物皆刻畫入微。這種細膩寫實風格及注重細節的描寫,都是宋代寫實風格的代表。這張畫除了細膩地將男孩、女孩面貌、年紀的差異表現得十分得體當外,還能將小孩那種玩心特重,專注於遊戲的神情表現出來,這也是蘇漢臣嬰孩畫中,最能撼動人心之處。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布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由於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加上全畫的描寫,極端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根據這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畫家簡介
蘇漢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難後,跟隨宋室,遷居錢塘。詳細生卒年已經不可考,大致的活動時間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宣和年間被徵入徽宗畫院。擅長畫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所讚賞。
陳宗訓作品
作品簡介
宋,陳宗訓,秋庭戲嬰圖。作品原載《宋人名流集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陳宗訓作。扇面,絹本,設色;縱23.7、橫24厘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陳宗訓,杭人。師蘇漢臣,紹定年(1228—1233)畫院待詔。
畫道釋人物仕女,描染未精,人呼為鐵陳。按此語未然。今觀宗訓《秋庭戲嬰圖》,人物花卉和山石,均甚精工。
作品欣賞
圖中三個兒童玩耍,兩個在爭奪一支紅纓槍,一個回首凝視。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十分可愛。身後假山一座,石後綠頁扶疏,地上小草聚散,畫面具有自然真實之趣。畫面用筆工細,設色鮮艷而調和,構圖新穎別致,為難得的兒童題材畫佳作。
有別於蘇漢臣《秋庭戲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