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梁夫山先生文

祭梁夫山先生文

萬曆己卯秋[1],永豐梁夫山先生以講學被毒死[2]。癸未冬[3],門人胡時和始得請收其遺骸[4],祔葬於後台程公之墓[5],從先生遺言也[6]。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祭梁夫山先生文》

【年代】 明代

【作者】程學博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祭梁夫山先生文

友人程學博為文以哭之,曰:

嗚呼傷哉!予以何顏哭先生耶?嗟予不力,既不能脫先生於毒手,而視先生冤以死;死又不能為先生白其冤狀,而即禮收遺骸,而冤狀猶然未白,草草焉不能為先生成禮以葬,嗚呼傷哉!予以何顏哭先生耶?

先生之死也以講學。先生之學,先生所自信,而世所共嫉。世之人不喜講學,亦未必不知學。而先生之學,天下後世有定論在焉,予又烏能喋喋於先生之學,以與世之人辯哉?予獨謂先生之為人,其純然一念,昭昭然若揭日月以行[7],可以貫金石[8],可以質鬼神,可以考往古,可以俟來今。平生精力,自少壯以及老死,自家居以至四方,無一日不在講學,無一事不在講學,自講學而外,舉凡世之所謂身家兒女,一切世情俗態,曾無纖毫微眇足以罣先生之口而入先生之心[9]。嗟夫!此無論其學何如也,即其為人,豈肯躁妄其心志[10],冥焉為狂誕者哉!豈肯鹵莽其趨向,悍然任獨往者哉?世之人不喜講學者,即不講學已爾,未必無人心在也,胡為而嫉先生若是也!嫉之亦已甚矣,胡為而辱先生以死而又若是之慘也!嗚呼傷哉!

然先生死則死爾,彼死先生者竟何如?先生雖齎志以死[11],其炯炯在乾坤,其肫肫在朋友[12],其講學遺言在方冊[13],其學之真是在天下後世之定論,彼死先生者,能以其妾婦之威,電光石火之氣焰,死先生血肉之軀於一時。而其所不能死者,直將與天壤上下,相為無窮。是先生一死而先生之事畢矣,先生何恨?

憶自嘉靖戊午、己未之年[14],予伯兄後台公始識先生於南。未幾,伯兄官於北,而予與浙之懷蘇錢子遂相與識先生於北[15]。又未幾,而伯兄逝,懷蘇亦逝,予之與先生散而聚,聚而散者垂二十年。先生雖不諄諄語予以學,而其箴規磨訂之義不少假借[16],亦莫非學。予雖未從先生週遊講學,而其不敢媕婀取容[17],以求無愧於立身行己者,亦莫非講先生之學。奈之何予抱直道以歸,歸無何,而遽見先生遭茲毒手以死,而又莫能白先生冤,收先生骸,而葬先生以禮也!嗚呼傷哉!

令予伯兄而在也,而先生若是耶?懷蘇錢子而在也,而先生若是耶?感今追昔,能不刺心?嗚呼傷哉!予誠無顏以哭先生矣。先生有靈,庶其鑒之。

此余殯夫山先生時作文以哭之,其時從先生與難者惟祁門胡少庚,乃少庚亦死矣。今余叨補過居家,而少庚之兄胡環溪君適在余家[18]。將之梁氏,問余所以語梁氏者,余書此以貽之,煩持之懸掛於梁氏聚和堂中[19],以表予之心,並以與諸君告雲。

萬曆甲申季春[20],雲南副使孝昌程學博頓首泣言[21]。

作品注釋

[1]萬曆己卯:即公元1579年(明神宗萬曆七年)。

[2]被毒死:指被毒打而死。鄒元標《梁夫山傳》:“巡撫王夷陵惟知殺士媚權,立斃杖下。”

[3]癸未: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

[4]胡時和:字子介,號少夷,祁門人。梁汝元弟子。梁被捕後,曾跟從數千里。梁死後,他也因哀痛而亡。

[5]祔(fù)葬:合葬。後台程公:程學顏,作者程學博之兄,號後台。曾救過梁汝元出獄,並同入京師。曾官太僕寺丞。

[6]先生遺言:見《何心隱集·遺言孝感》:“望於湖廣城收我骨骸,……與台老合為一墳於孝感,是望也。”

[7]揭:舉。

[8]貫:穿透。

[9]微眇:輕微。罣:同“掛”。

[10]躁妄:浮躁狂妄。

[11]齎志以死:懷抱志向,未伸而死。

[12]肫肫(zhūn):同“忳忳”,誠懇真摯的樣子。

[12]方冊:典籍。這裡指梁汝元的著作。

[14]嘉靖戊午、己未:指公元1558、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七、三十八年)。是時,梁汝元“遊學南都,與太僕寺丞後台程公友善”(《梁夫山傳》)。

[15]懷蘇錢子:錢懷蘇,名同文,字蘇懷,興化(今屬福建)人。曾官刑部主事。亦為泰州學派中的重要人物。

[16]箴規:規勸。磨訂:商議討論。

[17]媕婀(ān’ē):隨聲附和,沒有主見。

[18]胡環溪:名時中,字子貞,號環溪,胡時和之兄。

[19]聚和堂:梁汝元率同族修建的堂名,取“聚和合族”之意。

[20]萬曆甲申:公元1584年(明神宗萬曆十二年)。

[21]孝昌:即湖北孝感縣的古名,後唐改名孝感。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文選自《何心隱集·附錄》。梁夫山(1517—1579),名汝元,字柱乾,號夫山,後改稱何心隱,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是明代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從事於講學,批評時政,先後為嚴嵩、張居正所不容,最後被誣,杖殺獄中。程學博與梁汝元友情甚篤,在梁死後寫了這篇聲淚俱下的祭文。但限於當時時勢及祭文本身的要求,重點放在哀悼。其哀痛之深,自責無力挽救之切,深為感人。文中一再申述梁汝元抱直道講學而死,控訴了封建社會的當權者對抱不同見解的讀書人的迫害,足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對富有民主思想的異端人物是水火不相容的,即使張居正者,也不例外。

作者簡介

程學博

明代學者。字二蒲,孝感人,生卒年不詳。太僕寺丞程學顏之弟。當過重慶知府。學顏學博兄弟二人在《明史》中無傳,《明儒學案·泰州學案》中略有提及,而於其學術、事跡皆無詳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