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神魔小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說”的概念,他說:“且歷來三教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謂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真妄諸端,皆混而又析之,統於二元,雖無專名,謂之神魔,蓋可賅括矣。”後來,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又進一步指出:“當時的思想,是極模糊的。在小說中所寫的邪正,並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釋道和白蓮教,單不過是含糊的彼此之爭,我就總結起來給他們一個名目,叫神魔小說。”
![](/img/c/549/nBnauM3X0MjNwADM2EjNwUDNyITM2cTM0QjMwADMwAzMxAzLxY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神魔小說——它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又稱神怪小說。明清小說的奇葩
神魔小說者,多言“怪力亂神”,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主要作品
《西遊記》 吳承恩 (明)《封神演義》 許仲琳,一說陸西星 (明)
![《綠野仙蹤》](/img/5/07b/nBnauM3X2MDMzcDOyE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綠野仙蹤》 李百川 (清)
《野叟曝言》 夏敬渠 (清)
《女仙外史》 呂熊 (清)
《三寶太監下西洋》 羅懋登 (明)
《八仙全傳》 無垢道人 (清)
《三遂平妖傳》 羅貫中 (元末明初)
《後西遊記》天花才子評點 (明)
《西遊補》 董說 (明末清初)
主要作品賞析
明代後期荒誕離奇的神魔小說十分流行,其思想內容也相當混雜。這裡面既有世俗慾念乃至某種反傳統精神在幻想形態中的表現,也包含著許多誇飾宗教、宣揚因果報應的成分。但總體來說,它們大多寫得很粗糙,主要是書商營利的產物,缺乏藝術創造。這一類小說除了前已提及的幾種《西遊記》的續書外,較有名的尚有《四遊記》、《三寶太監西洋記》等。《四遊記》
《四遊記》為四種神魔小說的合編,其中《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吳元泰編著,寫民間流傳甚廣的八仙故事;《南遊記》又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余象斗編著,寫華光為救母而大鬧天宮地府的故事;
《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亦為余象斗編著,敘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
《西遊記》題“齊東楊志和編”,實為百回本《西遊記》的刪節本。
《三寶太監西洋記》為羅懋登編撰,以神怪情節寫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另有《禪真逸史》、《禪真後史》兩書,署“清溪道人編次”,一般認為是方汝浩作。均假託歷史,兼及世情,而神怪氣息濃重。作者似乎有意把當時小說中主要的成分糅合在一起,但寫得很粗糙。
《西遊記》
《西遊記》不但是神魔小說中最有名的,![神魔小說《西遊記》](/img/5/700/gZpdmLyQjMxITOzUzNwUDNyITM2cTM0QjMwADMwAzMxAzL1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鏡花緣》
為嘉慶李汝珍在海州(今連雲港市)所作,受《山海經》、《紅樓夢》影響頗大,內容不僅光怪陸離,且充滿才華,乃千古奇作。![《鏡花緣》](/img/c/946/nBnauM3X3QzN5ITOyE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封神演義》
受《西遊記》、《三國演義》影響,(楊戩斗袁洪、黃飛虎過五關)在神魔小說中影響力僅次於《西遊記》。《野叟曝言》在當時被稱作“第一奇書”,但在今日無甚影響。《封神演義》一百回,有原刊本現藏日本內閣文庫,為明舒載陽所刻,假託鍾惺批評。此書卷二題有“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其他各卷不署作者名;卷首有邗江李雲翔序,稱“余友舒沖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鍾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托余終其事”。據此推斷,此書最初作者為許仲琳,續作者為李雲翔(他應是主要作者)。成書的年代,當在明天啟年間,以前魯迅因資料限制,誤斷為隆慶、萬曆年間成書。
![《封神演義》](/img/1/66c/nBnauM3X4IzM0ATMzE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封神演義》以商周易代為歷史背景,寫商紂王無道,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順應天意民心而討伐之,天上的神仙也分成二派,支持武王的為闡教,支持紂王的為截教。最後紂王自焚,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按商周之際的歷史,悠渺難考,《封神演義》所寫尤多荒誕無稽之談,所以它不可理解為一般的歷史演義,只能視為一種發揚想像的神怪書。當然,小說中也運用了一定的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這種觀念是封建時代中最基本和一般化的。其要點是擁戴明君的“仁政”,反對昏君的殘暴統治;既歌頌忠君的精神(那怕所“忠”的是暴君),也歌頌在“天數”的前提下的反暴君鬥爭。後者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在封建道德傳統中卻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所以到最後敵對的雙方人物都可以成神。不過,應該說反暴君是全書的核心。小說中對紂王的剛愎自用和殘酷昏庸的描寫,與當時社會中人們對現實政治的普遍不滿,在潛在的心理上恐怕也是有一定關聯的。
![《聊齋志異》](/img/0/423/nBnauM3X4YDM3ITMzE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研究著作
《明清神魔小說研究》胡勝著![《搜神記》](/img/2/3c9/nBnauM3XwEDO5MTMzE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