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2/178/nBnauM3X3cjNxcDM4E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xM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基本資料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a/74d/nBnauM3XyITO2IjN5E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xM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理論立即受到了布哈林和史達林等人的批評,布哈林寫了《蘇維埃經濟的新發現或如何毀滅工農聯盟(關於托洛茨基主義的經濟論據問題)》和《論過渡時期的規律性問題(對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同志新經濟學)一書批評性意見》等著作,指責這種理論與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工農聯盟相矛盾,因而沒有成為當時蘇聯政策的指導理論,但在幾年以後,當蘇聯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開展後,鑒於蘇聯國內外的處境,史達林在確定基本政策時,實際上又在相當程度上實行了這種理論具體的主張,從而它在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著一定的影響。
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1/f16/nBnauM3XxgDMyUDMxI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yM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還由“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與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進行的不同條件,來說明它的作用形式。他認為,無產階級國家是在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產生的,是資本主義壟斷傾向的繼續和加深,這種基礎使無產階級國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通過不等價的交換,由剝奪農民和其他人來積累社會主義建設資金。他要求遵循這一規律來改變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最大限度地把資金從農業抽調到工業中,來實行“超工業化”的工業發展速度。
葉甫蓋尼-阿列克塞耶維奇-普列奧布拉任斯基(1886-1937)是蘇聯著名經濟學家,蘇聯20世紀20年代“左”的經濟思想的代表。1903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曾多次被捕流放。十月革命後,是1918年“左派共產主義者”集團的主要成員,國內戰爭時期在紅軍中工作。他是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黨綱起草委員會成員。在第九次黨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後當選為三名中央書記之一。在1920-1921年的工會問題爭論期間,他是列寧的反對者。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後擔任中央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的財政委員會主席,以後又擔任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部職業教育管理總局主席、《真理報》編輯。從1923年起,成為托洛茨基派的首領之一和主要經濟理論家。1927年被開除出黨,1929年被處決。1937年恢復黨籍。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在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提出“左”的理論和策略,與列寧爭論。1918年,他反對列寧簽訂布勒斯特和約以從事經濟建設和管理國家的決策,他和布哈林等人一起寫了《關於目前形勢的提綱》,主張立即推翻外國帝國主義,並在國內進一步破壞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立即實現生產資料最堅決的社會化。針對這種思想列寧曾寫了《論“左派”幼稚病和小資產階級性》一文,專門作了批判。在列寧制定新經濟政策,把餘糧收集制改變為糧食稅時,他又提出,這種政策會有利於資產階級和小手工業,而使大工業瓦解。
在1922年3月舉行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他在國家資本主義問題上同列寧爭論,認為社會主義的計畫和資本主義的市場不相容,國家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列寧闡明了租讓制和合作制的特點,批評了這種觀點。1923年出現了新經濟政策條件下第一次經濟危機:即工業品積壓、農產品收購困難時,他又提出,危機的產生是由於經濟中的無計畫性,要求加強計畫和反對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反對根據列寧一貫主張確定的降低工業品價格和改進貨幣流通來改善工農關係的做法。
列寧晚年,鑒於蘇維埃俄國小商品經濟占優勢,生產力發展水平低,提出了以合作社的形式加強工農業之間的商品流轉,使工農業平衡發展的方針,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卻主張“超工業化”,為了從理論上作論證,他寫了《新經濟學》一書,這一著作受到了當時堅持新經濟政策的布哈林和史達林等人的批評。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主要著作有《共產主義ABC》(與布哈林合著1919)、《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紙幣》(1920)、《新經濟政策走向社會主義》(1922)、《現代法國的經濟與財政》(1923)、《新經濟政策時期的經濟危機》(1923)《新經濟學》等。其中《新經濟學》是集中他的經濟思想的代表作,也是托洛茨基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這一著作集中論證了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的理論。
規律論證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3/230/ml2ZuM3XzMDM5QzMyI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yM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所以,兩個調節規律並存的局面不會永遠存在,社會主義關係的發展過程,是計畫消滅市場的過程。他把當時的蘇維埃經濟,稱之為“商品社會主義制度”,認為這是社會主義同商品市場並存、鬥爭和最後戰勝的制度。他論述說,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商品經濟已被破壞,而在全部大工業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時,這個過程應當繼續發展。因而必須把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計畫對立起來,把價值、價格同生產的勞動耗費對立起來,把商品和產品對立起來,來促成這種轉變。這種思想在具體政策上就表現為這樣的主張:在國營工業內部實行行政命令的計畫管理體制,在農業中建立類似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農業公社,不同意在農民經濟商品性增長基礎上的列寧的合作制道路。總的說來,他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規律的作用,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原始積累。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對社會主義原始積累作了具體的論述和分析。他仿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提法,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必須有原始積累,來發展社會主義大工業。但這種原始積累,由於社會主義的特點,它是自覺地或半自覺地進行的,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是一個強制性的規律。社會主義原始積累是“克服”蘇維埃國家國營經濟比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和技術的落後狀態的規律。它與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不同,後者是在封建社會內即開始進行,而社會主義原始積累是從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和實行國有化時開始,直到社會主義經濟建立起自己的經濟上和技術上的優越性才完成。
具體途徑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7/b6f/nBnauM3X2gzMyADO1I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yM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一,向非社會主義形式徵稅。
這包括了對小資產階級徵稅、對私人資本主義的利潤徵稅,從而把農業和手工業部分剩餘產品歸國家所有,從資本主義積累中扣除一部分成為社會主義積累。他指出,社會主義國家在這裡的任務不是從小資產階級生產者那裡拿得比資本主義從他們那裡拿得更少,而是從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因國家整個經濟包括小經濟的合理化而保證小生產得到更多的收入中拿得更多。
第二,通過財政金融途徑進行原始積累。
它包括了發行公債、紙幣以及國家銀行的經營活動。公債可以集中國內外資金成為社會主義積累,發行紙幣是“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的直接渠道,它來自小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分子的收入或由縮減國家職工工資。國有化銀行按存款支出的總額同銀行得到的貸款利息和其他各種服務費用之間的差額,將成為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的基金。如果把國家資金貸給私有經濟來生利息,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他主張對私人貸款收較高的利息。這種積累也構成了巨大的數量,只是發行紙幣一項,據他計算,從建立蘇維埃政權起,到最後確立穩定的通貨為止,發行紙幣的收入,包括國家本身的損失在內,約等於18億金盧布的數額。
第三,國內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工具。
國有企業的合理化,即排擠掉私人商業,依靠自己力量組織流通,獲取商業利潤,節省國營經濟在流通過程中的費用,都可增加原始積累。他還專門討論了同非社會主義成分進行不等價交換的問題,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積累方法之一。他提出,工農業產品的等價交換,是一種“空想”,只能是非常短暫的偶然現象,應當有意識地把各種形式的私有經濟的相當部分的剩餘產品,通過不等價的交換歸於社會主義經濟。這種方法由於國營經濟處於壟斷地位因而是可能的。他還提出,這種方法,比向小生產者徵收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其他形式更為優越。最重要的優越性就是徵收非常方便,不需要在專門的稅收機關上花一個戈比。
第四,對外貿易壟斷制具有特殊意義。
它本身是一種原始積累的方法,向私營工業進口的生產工具和向進口消費品征關稅,就起著這種作用。同時,它又是保護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的手段,它保護資本短缺和技術落後的社會主義工業避免因外貿打擊而衰落。此外,它還是調節整個蘇聯經濟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img/f/461/ml2ZuM3X1EDO5YDNyQzM3UDNyITM2gTN0YTMwADMwAzMxAzL0M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表現在勞動條件、勞動日長度和強度、工資等方面。總之,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認為,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規律調節著國民經濟,使之走向完全的社會主義。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的提出,實際上是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理論的反動。這是一種以戰時共產主義的實踐為出發點的系統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它把商品貨幣關係與社會主義相對立,試圖通過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及其內外政策,以各種手段剝奪非社會主義經濟,包括無產階級最基本的同盟者農民,把社會財富最廣泛地集中在國家手裡,通過國家計畫,來進行高速度的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由此來達到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消除非社會主義因素的目的。這種理論從本質上說,是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它把列寧在實踐中艱難地推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貨幣關係的理論,以及走向社會主義各種過渡的道路都放棄了,它把社會主義同無產階級以外的勞動人民,尤其是同農民的利益對立起來,要求推行違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主張的不能剝奪勞動者的指示。這種理論中包含的一些具體實踐主張:如不顧犧牲農業高速度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由國家集中國內一切能集中的物質財富,按國家嚴格的統一計畫進行工業建設等,卻在特定的條件下成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