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品在未經開採時不包含有人類勞動,沒有“勞動價值”,經過開採以後,成了人類勞動的產物,成為費用和效用的統一體而具有價值,進而具有價格。
由於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礦藏的地理位置、埋藏深度、品位高低、品質好壞有所差異,所以投入同量的勞動所取得的礦產品,其數量和質量差別很大,這就使得同一種礦產品所包含的費用-效用關係隨資源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樣,礦產品價格一般以劣等生產條件下的平均成本為基礎,使劣等生產條件的生產者也能獲得與其他部門大體平均的利潤。中等和優等生產條件的生產者因此將獲得級差收益。這種級差收益由於經營權的壟斷,不會循著社會利潤平均化的規律而消失。這是礦產品價格不同於一般工業製成品價格之處。
在整個產業鏈條中,礦產品處於初始環節,其價格水平對於後續產品具有連鎖效應,對於物價總水平具有重大影響。礦產品與加工產品的比價,直接影響到產業結構的合理與否;而各種礦產品之間的比價,對於礦產資源的回採率、綜合利用率等,也都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