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指標

碳匯指標,是北京地方立法草案出現的一個新辭彙。而“購買碳匯指標”,將成為義務植樹的一種新形式,人們可以為各自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買單”。有專家預言,該新詞今後很可能會像“CPI”那樣盡人皆知。

來源

相關統計相關統計

2009年11月1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對《北京市綠化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其中規定,履行植樹義務的形式除了種樹外,還可包括購買碳匯指標、認養樹木綠地、參加綠化宣傳等。在該修改稿中出現的新詞“碳匯指標”,一時被人們熱議。

購買碳匯,就是通過出資造林來吸收二氧化碳,使人們在“低碳”的環境中生活。比如自駕車每周平均行駛100公里,一年為此要產生1.18噸的二氧化碳,而這些二氧化碳需要種若干棵樹才能吸收,那就需要向環保組織支付100多元,協助有關部門把這些樹種上。看起來複雜,其實現在很多環保網站上都有一種碳排放量計算器,簡單一換算,大家就能得出自己的“碳足跡”。

數據

用100度電等於200公斤碳排放。坐飛機1000公里產生二氧化碳139公斤,用電100度產生二氧化碳217.5公斤,開車耗油100公升產生二氧化碳296公斤,每生產1千克牛肉就要產生相當於36.4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物。同樣,通過17.5公里的距離,腳踏車組的二氧化碳排放為0,公車組每人排放為0.2公斤,私家車組每人排放為1.1公斤。

目的

加進碳匯概念,意在通過地方立法豐富義務植樹的履行方式,用於規模化的植樹造林植被保護活動,也希望由此倡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意義

用“購買碳匯指標”來代替一部分義務植樹,將極大改善目前部分單位“只管種樹,不管樹活”的尷尬局面,通過市民的碳匯購買集中資金,聘請真正會種樹的人,在需要種樹、也能讓樹存活的地方種植。

相關知識

“碳匯”是指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的過程。“低碳”,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進而減緩全球變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