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林

碳匯林

碳匯林普通意義上來說就是碳匯林場。因為森林具有功能碳匯,而且通過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遠低於工業減排。總而言之,以充分發揮森林的碳匯功能,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暖為主要目的的林業活動,就泛稱為碳匯林業。

碳匯林業簡介

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稱之為“碳匯”。森林碳匯是指森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建設現代林業,發展山區林特產品、生態旅遊業和碳匯林業”。碳匯林業作為一個新的概念,雖然首次出現在中央檔案中,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中,這個概念很早就被國際社會提出來了。

中國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提出我國“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的目標”。

發展含義

碳匯林業雖然和傳統林業有著密切聯繫,但又是對傳統林業功能的進一步深化。碳匯林業的發展應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碳匯林業的發展始終與氣候變化的國際國內政策密切聯繫,應符合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

2.碳匯林業實施過程中,不僅僅考慮碳匯積累量,還要充分考慮項目活動對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適應性和整體服務功能,對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保護和社區發展的貢獻,即碳匯林業追求森林的多種效益,同時,要促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氣候意識的提高。

3.碳匯林業要對項目積累的碳匯進行計量和監測,以證明對緩解氣候變化產生真實的貢獻。因此要制定符合國際規則和中國林業實際的技術支撐體系。

4.碳匯林業發展要藉助市場機制和法律手段,通過碳匯貿易獲取收益,推動森林生態服務市場的發育,提高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調動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林業行動。

產業發展理解

根據以上理解,可將碳匯林業進一步概括為:遵循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增加森林碳匯功能、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為目標,綜合運用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促進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林業活動,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固碳能力;同時,鼓勵企業、公民積極參與造林增匯活動,展示社會責任,提高公民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氣候意識;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碳匯林業對大多數國人來講還是一個較新穎的名詞,但是我國政府多年來重視森林植被恢復和保護,使我國成為全球人工林面積最多的國家。這實際上就是發展碳匯林業的舉措。中國多年來大規模植樹造林不僅提高了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也吸收固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據專家估算:1980年至2005年,我國通過持續不斷地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動,累計淨吸收二氧化碳46.8億噸,通過控制毀林,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3億噸,兩項合計51.1億噸。全國森林淨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同期工業排放總量的8%,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做出了重要貢獻。

發展碳匯林業也作為重要措施納入到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今後,我國將通過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管理,提高現有林分質量;加大濕地和林地保護力度;發展與森林有關的生物質能源;預防森林火災、病蟲害;控制非法征占林地和濫砍濫伐等行為,進一步發展碳匯林業。在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固碳能力,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同時,為國家氣候和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活動

首批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國石油碳匯項目,11日在湖北省武漢市率先正式啟動。項目計畫營造10000畝碳匯林,以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

湖北省林業局局長祝金水說,作為湖北省首個碳匯項目,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國石油武漢市碳匯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600萬元,其中中國石油出資300萬元,武漢市江夏區政府按1:1比例配套資金300萬元,營造碳匯林6000畝,建設期20年。

據介紹,中國綠色碳基金先期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捐資3億元人民幣,用於開展碳匯造林、森林管理活動等。

中國國家林業局日前批准首批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國石油碳匯造林項目,在北京、黑龍江、甘肅、河北、湖北、浙江、廣東等全國7個省份試點實施。

“2012低碳中國公益盛典”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綠化基金會發起主辦,擬定於2012年12月27、28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發展緣由

碳匯林即碳匯林場。當前全球正發生著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自身的生存產生了嚴重威脅。引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過多排放,而治理二氧化碳污染、減緩溫室效應是世界性難題。能不能找到一個低成本、容易實施的減排途徑?碳匯林應運而生。目前,我省與其他四個試點共同成為我國首批開展林業碳匯試點項目的省份,正式擔當起應對生態危機的歷史重任。

發展理念

經濟發展的“零排放”理念

4月20日上午,設立於省林業廳的山西省林業碳匯管理辦公室大廳內,許多熱心市民排隊等待捐贈碳匯基金。一位周姓市民告訴記者,他來此捐錢是想買回自己曾經的 “碳排放”,“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因,然而人的活動與二氧化碳排放難以分開,不僅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而且家裡用的冰櫃、彩電等家用電氣,出門坐的公交,都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聽說森林是最高效能的‘吸碳器’,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就能夠吸收1.83噸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1.62噸氧氣。”他向山西林業碳匯管理辦公室捐錢,就是想藉此種植碳匯林,來減少自己曾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山西省林業碳匯管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碳匯林業是氣候變化的伴生物。氣候變化的基本特徵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大量增加而使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這種變化對地球生態系統、農林業、水資源以及人類健康都將產生廣泛、深遠和複雜的負面影響。凡是希望為溫室氣體減排做出貢獻的公民,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如一輛排量為2.0的小轎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54克,若一天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6小時,則排放量為55.4千克,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0.2噸,經過計算,約11畝人工林就可以全部吸收該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每一個購買汽車的消費者可以自願選擇是否購買自己使用這輛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購買一部分或全部購買都可以。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林業碳匯基金倡導的是一種“零排放”理念,我省碳匯林業建設工程,於4月初啟動,啟動儀式當天約產生13噸的二氧化碳。對此,在啟動儀式上,山西山陰縣高山煤業有限公司出資1萬元,在當地營造20畝碳匯林,據測算成林後將把本次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使這次活動真正實現“零排放”。

自中國綠色碳基金山西專項基金成立以來,短短半個多月時間內,基金會就收到來自企業和個人的捐款3000多萬元,其中,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捐贈2000萬元,潞安集團捐贈1100萬元……這一筆筆捐款將為更多的企業和個人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搭建平台。

碳交易好處

碳交易使植樹造林受益

我省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但節能減排淘汰污染嚴重的黑色GDP,一直是我省經濟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據了解,降低二氧化碳,應對氣候變化的手段,一是減少碳排放(減排),二是增加碳吸收(碳匯),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吸收和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特殊碳匯功能。

對於因植樹造林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根據吸收二氧化碳的多少,可在國際上進行碳交易。簡單地介紹說,根據《京都議定書》,許多已開發國家都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定,一些國家在本國內難以完成既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只好到國際上購買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項目,根據京都市場碳交易的平均價格為每噸4.68美元,非京都市場交易價格為每噸1.34美元。我省開展的碳匯項目,如果測算出能夠降低的二氧化碳量,就可以到國際市場進行碳交易。

碳市場發展

目前,國際碳市場發展迅速,世界銀行碳基金報告顯示:2005年,國際碳市場的總交易額超過100億美元,而2006年達到250~300億美元,預計兩年後將增加到每年400億美元。省林業廳上述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可以把我省正在實施的植樹造林、森林管理及保護等活動,看成是潛在的碳匯項目,這些營造林活動的客觀效果是吸收了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發揮了森林吸碳的生態功能,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和減緩有貢獻;其次,如果這些造林的固碳功能可以在計量和審定後實現碳交易,它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碳匯項目,即實現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這種生態效益價值的市場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樹造林是收益緩慢的產業,一棵樹木長成才至少需要一二十年,而如果發展碳匯林項目,可以開闢新的融資渠道,推動造林綠化,進而推動生態建設。”對於碳匯林建設工程,我省許多林業專家認為,該項目是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據了解,根據發展碳匯林業的通知,參與中國綠色碳基金山西專項基金,企業可以得到如下潛在收益和社會形象:獲得由政府主管部門簽發的、經過計量、核查、登記的碳匯信用指標;企業在其產品上可以加註標記,展示綠色企業形象;積累參加碳交易活動的經驗,增強未來氣候變化政策可能給企業帶來影響的應對能力;培養企業生態產品生產、計量、交易的專業人才,有助於拓展新產品市場;提升綠色經營理念,增強企業公眾影響力。而參加綠色碳基金的個人作為對溫室氣體排放做出貢獻的公民,國家將頒發相關證書、出具捐資憑證並給予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