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酸鹽質地文物保護技術

矽酸鹽質地文物是以天然矽酸鹽為原料製成的,如陶、瓷、磚、瓦、玻璃等。矽酸鹽質地製品,在環境因素影響下,會發生機械性、化學性的損壞。

矽酸鹽質地文物保護技術

正文

陶器保護 陶質製品是以粘土為原料,經配料、制胎、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製成的器物或藝術品。它在地下潮濕環境中,地下水中的可溶性鹽類及其他雜質均可深入到器物內部,器物表面也會沾染污垢或覆蓋凝結物。由於環境氣候的變化,滲入器物內的鹽類,會反覆出現重結晶和溶解現象,使器物強度降低,易破碎、酥粉。因此出土時有許多陶器已成碎片。
出土陶器,表面沾附的污垢可用蒸餾水沖洗。覆蓋在陶器表面的不溶性硬結物主要是碳酸鹽、硫酸鹽或矽酸鹽。碳酸鹽可用10%鹽酸或硝酸溶除;硫酸鹽需用濃硝酸滴在硬結物上,待硬結物軟化後,用機械法剔除;矽酸鹽用 1%氫氟酸施在硬結物上除去,然後將殘餘酸液洗淨。陶器中吸附的可溶性鹽類,可用蒸餾水浸泡的方法除去。對帶釉的陶器,用鹽酸清除,但不可用硝酸或醋酸,以免腐蝕釉料。黑色污垢可試用3%過氧化氫溶液去除。
脆弱陶器用減壓滲透加固法,滲透劑可用聚醋酸乙烯酯酒精溶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丙烯酸酯乳液;陶製品表面顏色或釉酥粉剝落,可用5%可溶性尼龍酒精溶液加固,如剝落的釉較厚,可用10%聚醋酸乙烯酯丙酮溶液粘合。
破碎的出土陶器,需經過碎片核拼、粘結、補配、仿色、修飾等過程,才能恢復器物的原貌。粘結材料主要有硝基纖維素、聚苯乙烯丙酮甲苯溶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溶液、聚乙烯醇縮丁醛、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環氧樹脂和蟲膠等。
陶製品殘缺部位的補配材料,多用石膏和塑性麵團等。
瓷器保護 瓷製品是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經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過程製成的。
瓷器比陶器質地緻密、堅硬、光滑、不吸水,鹽類不易滲入瓷器內部。瓷器的損壞多是機械性損傷,出土瓷器或傳世瓷器的保護,以防震、防壓、防撞擊、防摔為主,已破碎的瓷器,經粘結、補配、修飾等工藝,可恢復原狀。粘結劑與粘結陶器的材料相同。瓷器表面的污垢可用洗滌劑清除。表面凝結物,石灰質的用10%鹽酸或硝酸溶除;硫酸鹽的用濃硝酸軟化,再用機械法剔除;矽酸鹽的用1%氫氟酸或機械法清除。
磚瓦保護 磚瓦類文物包括歷代建築物的磚、墓磚、畫像磚、空心磚、板瓦、筒瓦、瓦當等。
磚瓦的損破主要是斷裂、酥粉。古建築物上的磚瓦,因處在室外環境中,氣候變化、大氣污染、生物危害都會導致磚瓦材質的劣變。需採用滲透加固的方法,提高古磚的耐久性、抗磨性。加固材料有聚氨基甲酸酯、生桐油等。生桐油是中國傳統的保護鋪地磚的塗布材料,與合成樹脂中的聚氨基甲酸酯的抗磨性能相近。
玻璃器保護 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西方古代玻璃一直以鈉鈣玻璃為主,原料是石英、碳酸鈉和石灰。中國古代玻璃以鉛玻璃為主,氧化鉛、氧化鋇的含量較高。
玻璃器易遭機械性破壞,還會出現粉化剝落、變色和炸裂、失去光澤和透明度等劣化變質現象。
玻璃器的腐蝕與環境溫濕度密切相關,空氣相對濕度或含水量過高,都會侵蝕玻璃。因此,玻璃器要放在乾燥低溫的環境中,保持空氣潔淨無污染。
對已風化、粉化的玻璃可用無色透明的丙烯酸類樹脂進行封護加固,防止繼續腐蝕。已開裂的玻璃器,可用環氧樹脂粘合加固。透明度下降程度較輕的,可用稀醋酸擦拭,中和玻璃表面的游離鹼,使玻璃器恢復透明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