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縣境西部,屬象郡。
漢代,屬夜郎國、牂牁郡地。
梁武帝天監年間,置建昌縣,侯景叛亂後,僑置夜郎郡,隸武州。
隋開皇元年,廢南陽郡置壽州於石阡。
開皇十八年,改壽州為充州。
唐武德三年,復置充州。
武德四年,重置夜郎縣。
唐貞觀四年,置夷州。
宋大觀三年,復置都上縣。
元世祖至元年間,置石阡軍民長官司於今治所。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石阡府,分轄龍泉縣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仍領上述1縣3長官司。
康熙二年,廢葛彰葛商長官司。
乾隆七年三月,石阡府分設7里。
民國元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初沿襲清制。
民國二年,貴州設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實行軍民分治。
民國五年,公署知事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石阡縣分為10個區。
民國十六年,直屬貴州省。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下令改縣公署為縣政府,石阡縣為二等縣。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改組貴州省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石阡劃歸銅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
民國三十二年,石阡實行新縣制,設定鄉鎮保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石阡縣人民獲得了新生。
1950年2月8日,石阡縣人民政府成立,隨即將民國時期18鄉鎮劃為3個區分轄,設立區公所。7月,改置3區為6區1鎮。
1951年2月,改置湯山鎮為城關區,同年將區公所改稱為區人民政府。1953年,縮小鄉、村行政管理範圍,將石阡縣劃為80鄉1鎮,區治不變。
1956年1月,中共石阡縣第五次黨代會作出決定,進行並鄉工作。
1961年,撤區並社,將7個區改為區級人民公社,45鄉鎮為管理區。
1962年,恢復區的設定,設6個區調整公社為27個。
1963年,恢復7個區治,將27個公社增至43個。
1967年3月29日,石阡開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起,屬銅仁地區至今。
地理環境
境域
石阡縣隸屬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橫跨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0″,思劍高速公路縱貫縣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橫穿縣境東西,面積為2173平方公里。
地貌
石阡縣地處湘西丘陵向雲貴高原過渡的梯級大斜坡地帶,石阡縣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東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顯。
氣候
石阡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暖濕共節,無霜期長。
行政區劃
2012年,石阡縣轄7個鎮、2個鄉、9個民族鄉:湯山鎮、龍塘鎮、本庄鎮、白沙鎮、花橋鎮、五德鎮、中壩鎮、河壩場鄉、國榮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楓香侗族仡佬族鄉、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坪山仡佬族侗族鄉。302個行政村。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號批准石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調整後,石阡縣轄 湯山街道 、泉都街道、中壩街道、龍塘鎮、本庄鎮、花橋鎮、五德鎮、白沙鎮、 河壩鎮、國榮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坪山仡佬族侗族鄉、楓香侗族仡佬族鄉,共3個街道、6個鎮、1個鄉、9個民族鄉 。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石阡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5.3萬畝、草原面積17.8萬畝、水域面積8萬畝。
礦產資源
石阡縣境內礦藏種類多,有煤、鐵、重晶石、黑滑石等礦。
煤:石阡縣主要是分布在本庄鎮、坪地場鄉、龍塘鎮3個鄉鎮,其蘊藏量為1250萬噸。
鐵:石阡縣內鐵礦分屬原生沉積、次生殘積、熱液次生及冷水滲濾等4個類型。除湯山鎮外,其餘鄉鎮均有分布。主要有赤鐵礦、褐鐵礦。其蘊藏量1170萬噸。
重晶石:石阡縣有沉積型礦床和低溫熱液型脈狀礦床。沉積型礦床分布於樂喬的柿坳口至界牌、孫溪,本庄荊竹、瓮堡、五德的堯寨。低溫熱液型礦床主要分布在白沙、聚鳳一帶。多屬露天礦,總蘊藏量為400萬噸。
黑滑石:石阡縣貴州省地質礦產局103地質大隊於1986年3月首次發現。主要分布在坪地場鄉沙槽一帶,其礦層露出1.5公里,厚4-8米,平均厚度5.4米,含礦率為68%-89%,化學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氧化鎂含量27%,氧化鐵含量約0.2%。極具開採價值。
石阡縣境的礦藏還有石灰石、大理石、硫鐵礦、電碳岩、汞、鉛鋅、銅、錳等。
水資源
石阡縣大小河流117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0.9千瓦,可開發量4萬千瓦。地熱水資源分布較廣,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達19處。根據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貴州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貴州省地質礦產局地質科學研究所1985年聯合調查評價,全縣地熱水總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溫34.7℃,水質為硫酸重碳鈣鎂型及重碳酸硫酸鈣鎂型水,礦化度0.192-0.421克/升,總硬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矽酸、鍶等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符合醫療礦水和飲用礦水水質標準。極具飲用、醫療、旅遊價值,故有“溫泉之都”的美譽。
人口民族
2012年,石阡縣總人口約45萬人。其中包括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侗族等民族、仡佬族等。
交通運輸
2012年,石阡縣思劍高速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形象進度達85%,江瓮高速列入貴州省三年會戰項目,已開工建設,2015年建成通車。萬安大橋至長坳提級改造工程形象進度達80%,新建通村油路146公里,鄉鎮客運站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經濟概況
綜合
2014年,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44.2億元、同比增長15.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財政總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20%,爭取中央和省級投資項目113個、總投資9.2億元,列入支撐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104個,完成投資55億元,簽約招商項目達61個,實到位資金52.6億元,縣域經濟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第一產業
2012年,石阡縣投入“三農”資金2.3億元,發放涉農補貼4685萬元,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煙水配套工程、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快速推進,實現糧經比41.3∶58.7,糧食總產量達17.6萬噸,肉類總產量3.6萬噸,禽蛋產量1.8萬噸,水產品產量0.3萬噸;完成菸葉收購10.2萬擔,實現產值1.07億元,完成稅收2361萬元,烤菸均價和上等煙比例均居全市第一。
2012年,石阡縣圍繞“三個萬元”工程,大力實施“1112”扶貧增收計畫,培育了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4家、縣級龍頭企業12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8個;油茶種植面積達2.7萬畝,核桃0.8萬畝,竹子0.44萬畝,中藥材1.5萬畝,農產品加工轉換率達33%。同時,辣椒系列產品獲“貴州省名牌產品”,蛋雞、大鯢、網箱養魚、大閘蟹等。
2012年,石阡縣茶園面積達30.6萬畝,新植茶園2.1萬畝,完成無公害茶園認證5萬畝,管護幼齡茶園5.4萬畝,新建茶葉加工廠25個,其中,年加工能力100噸以上5個;茶產量達1.47萬噸,實現產值5.56億元,名優茶產量1803噸,產值1.5億元。石阡縣在縣外開設“石阡苔茶”專賣店5個、聯建10家。
2012年,石阡縣接待遊客達2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54%。同時,成功爭取到“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項目,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第二產業
2012年,石阡縣投入資金3.7億元,完成園區路網、管網、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收儲土地3000餘畝,推進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入園企業13家,建成投產企業4家。同時,大龍開發區“石阡產業園”加快建設,引進新能源開發、石材加工、環保建材、皮革製造等行業企業5家,正式簽約3家,簽約資金達48億元。二是工業項目快速推進。大關酒業異地改擴建項目順利推進,恆源礦業建成投產,每年產量達100萬平方米,盤興、盤江集團管理用房、廠房及基礎建設正在實施,隆泰、西部茶都項目穩步推進,日產3200噸熟料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技改項目規劃選址、占地征補、項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3.2億元,工業產值達3億元,銷售收入達2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石阡縣政府拿出300萬元資金,新修和維修建設了75條村級公路,使石阡縣301個行政村全面通車。城鎮建設方面,規劃建設了3.8平方公里的鮮花開發新區,使之與原河西大道連成一體,形成10里長街;引進資金6892萬元,實施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泉都商城、占地2.4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長2.1公里寬50米的北塔大道等26箇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項目。五德、花橋、白沙等14個鄉鎮也有效地把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項目有機結合起來。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2年,石阡縣完成了花山水庫下閘蓄水,從山坪引水到縣城供水工程春節前全面完成,將有效解決石阡縣城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成功爭取到獐子溝水庫國家煙水配套工程,完成了木瓜溪水庫可研等前期工作;石阡縣城排水一期工程、龍塘污水處理項目已開工建設,河下屯、南安山重點水源工程前期規劃設計工作有序開展,集鎮和農村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等工作紮實開展,思林電站石阡庫區移民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石阡縣城第四輪總規修編,編制了北塔至鴨背、溫泉大道至中壩城市主幹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老街立面改造、五峰山森林公園設計方案;開工建設河濱西路南段工程,啟動實施了消防、公安、法院、海事大樓項目和一批縣級示範小城鎮建設,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0.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1%。石阡縣繼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完成了“十二五”主網規劃修編和220kV泉都變電站選址,完成了2011年10kV及以下農電網完善工程、2012年烤菸房供電工程和電網建設工程,完成了鄉鎮郵政所建設12個,建成電信、移動、聯通基站58個。
教育事業
2012年,石阡縣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基礎設施項目2個,建成農村“最美教室”603間,完成16所中國小教師周轉房建設任務,“兩免一補”有效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全面實施,校車安全管理切實加強。
衛生事業
2012年,石阡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81‰以內,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以內,實現了“雙降”目標,石阡縣實施醫藥衛生體制。
社會保障
2012年,石阡縣開行簽訂20億元的扶貧貸款協定,已獲批覆貸款1.46億元,到位資金1.1億元;成功爭取到省級扶貧攻堅示範縣項目,項目資金達8000萬元;爭取到財政扶貧項目資金4952.4萬元;湯山、聚鳳、青陽3個安置點414戶1730人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穩步推進,石阡縣實現淨減少貧困人口3.92萬人。石阡縣發放城鄉低保金1.16億元、城鄉醫療救助金1900萬元,公務員津補貼標準從人均10800元提高到22000元,人均月增資933元。城鎮新增就業406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4%以內,新農保參保達16.69萬人,石阡縣財政投入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城鄉低保、失業及合作醫療資金共4352萬元。石阡縣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00套,兒童福利院和白沙、國榮敬老院建設主體基本完工,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06個。石阡縣投入資金5362.5萬元,完成危房改造7920戶。石阡縣註冊登記微型企業247戶,扶持企業130戶,發放扶持資金390萬元,帶動就業1586人。
風景名勝
堯上民族文化村 | 堯上民族文化村 堯上民族文化村座落在黔東名山之一的佛頂山東麓,石阡縣坪山鄉境內。是地處石阡、鎮遠、施秉三縣接壤的三角地帶,有“一地跨三縣”之說,距石阡縣城約30公里。主要居住著二千多仡佬民眾,是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濃厚的村落。 |
佛頂山 | 佛頂山 佛頂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石阡縣甘溪鄉南端,與施秉、餘慶兩縣交界,方圓50餘華里,總面積14032hm2,最高峰海拔1869.3米,距縣城30公里,有公路直達。它是貴州東部僅次於梵淨山的第二大高山,有“梵淨山的姊妹山”之稱。 |
凱峽河 | 凱峽河 凱峽河原始生態漂流位於貴州省東部的石阡縣石固鄉境內,石阡地熱資源豐富,素有“泉都”之稱,臨近重慶市、湖南省的懷化市、鳳凰等地,與鎮遠、梵淨山同屬貴州省東線旅遊精品線路。 |
情人谷 | 情人谷 貴州山坪情人谷景區,坐落在湯山鎮境內,距石阡縣城8公里。景區內森林茂密,侗寨風情純樸、溶洞奇妙莫測、山坡青草綠茵、山間公路崎嶇、峽谷幽深、清溪淺流,是超脫城市喧鬧去洗腦、洗心、洗肺令人爽心明目的理想場所,是青年情侶留連往返的伊甸園。 |
府文廟 |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在石阡縣城以內可徒步到達該景點。石阡府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由時任知府李鑒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 |
樓上古寨 | 樓上古寨 樓上古寨位於石阡縣城西南的廖賢河畔,距石阡縣城15公里。距國榮鄉政府9公里,從石阡縣城出發大約需要45分鐘車程,景區面積約4.2平方公里,現有4個村民組,住戶150戶,547人,村民皆為侗族,至今仍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俗,如唱山歌、哭喪哭嫁、吹嗩等習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民俗採風於一體的民族歷史文化古寨。 |
萬壽宮 | 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石阡縣城長征路北端,在石阡縣城以內可徒步到達景點,是貴州著名的古代建築群和旅遊景點。 |
啟靈橋 | 啟靈橋 啟靈橋位於城西北龍底江上,明萬曆十年,知府袁亮修石墩架木樑過渡,取名“啟靈橋”。清乾隆二十年知府時廷靄倡議募捐改為石拱橋,經7年始竣工。同治元年,洪水沖毀西岸三孔,光緒四年郡守陳柱安、增生夏純花倡議募捐修復。 |
地方榮譽
1992年,石阡縣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
1998年,石阡縣被定為革命老區。
2009年,石阡縣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稱號。
2010年,石阡縣獲得“全省2009年度示範縣項目實施優秀縣”。
2012年,石阡縣被評為中國首個“中國營養健康示範基地”。
2012年,石阡縣榮獲“全省2009年度示範縣項目實施優秀縣”。
2012年,石阡縣被評為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溫泉之鄉”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苔茶之鄉”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
2015年,石阡縣榮獲“中國石材(石阡)產業基地”。
政治體制
姓名 | 職務 |
葉德恩 | 縣委書記 |
黃萬清 | 縣委副書記、縣長 |
黃忠 | 縣委副書記 |
錢剛 | 縣委副書記 |
陳代才 |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
張志雲 | 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
楊芳權 |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
鄭麗清 |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
何向東 |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
丁和平 |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孫海超 | 縣委常委、副縣長 |
安成武 |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
周勝龍 |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
馬綠春 |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
周明權 |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
王宏鵬 |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
劉德新 |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
陳德琳 |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地方特產
泉都地熱礦泉水 | 泉都地熱礦泉水 石阡因其地下熱泉眾多,故有中國“泉都”之譽。泉都礦泉水便是從溪溝溫泉地下400米深處引出,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礦泉水。198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科學鑑定,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迄後,全國每年兩次定期統檢產品均為合格。2006年3月順利獲國家質檢總局核發的食品生產安全許可證。 |
草凳 | 草凳 草凳是用精選稻草,扭編成長方條、捲成實心圓柱體,再用竹篾條捆綁而成。草凳內摻雜了佛頂山中野生的菊花、魚腥草、雙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魚精草、益母草、車前草、皂剌、首烏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對婦件炎、盆腔炎、月經不調,以及肛腸疾病中的肛周、溫疹、各種痔瘡、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療作用,有冬暖、夏涼、透氣排溫、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頂山一帶的仡佬族,長期以草凳為座凳,預防和減少了上述等多種疾病,使得健康長壽。 |
石阡苦丁茶 | 石阡苦丁茶 泉峰百花牌苦丁茶系採用木犀科女貞屬植物為原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流程加工而成,該植物生長在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主脈、海拔800-1000米的原始天然林中。這裡森林茂密,溪間縱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無工業污染。 |
石阡泡椒 | 石阡泡椒 石阡盛產泡辣椒,所產泡辣椒又數河壩場鄉永河村的泡辣椒最為有名。泡辣椒,是石阡民間流傳廣泛,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選當地完全施用農家肥種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淨後,用礦泉水、精鹽、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種原料製作而成,聞之酸香撲鼻,觀之色澤紅潤、食之鮮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風散寒、解毒驅蟲、活血行水之功效,並富含維C、維E等多種維生素,深受食客喜愛。 |
石阡豆腐乳 | 石阡豆腐乳 石阡豆腐乳是由鄒賢仁於1998年自籌資金創辦石阡縣萬安豆腐乳加工廠。豆腐乳曾獲得石阡縣演藝大賽“名優小吃”獎,在石阡縣首屆地方特色旅遊產品展示中被評為:地方特色旅遊產品。豆腐乳風味獨特,攜帶方便,開瓶即食。萬安豆腐乳沿用傳統工藝,經科學配方精製而成。由黃豆、辣椒、花椒、白酒、食鹽等環保材料加工製作。 |
夷州碧螺春 | 夷州碧螺春 “夷州碧螺春”禮品盒,沿幸惠綠茶系列產品之中的禮品包裝。該設計以淡黃為底色,襯托此產品的富貴、豪華,並將我縣的原始森林佛頂山雙瀑布作為包裝畫面,在盒內金黃色的絲絹中配上一套潔白茶具,既展現了產地的山清水秀,更顯示出我縣少數民族的純樸民風。 |
石阡苔茶 |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母樹屬古茶樹系列。石阡縣位於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氣候溫潤,境內與周邊皆無大規模工業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裡,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
泉都碧龍茶 | 泉都碧龍茶 泉都碧龍茶產於貴州石阡縣。品質特徵: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翠綠,內質香高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亮。石阡有悠久的產茶歷史,明清時代石阡的茶葉曾被選為貢品。泉都碧龍茶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指導下,發掘石阡坪貫貢茶的傳統工藝,部分借鑑龍井茶製作技法,利用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的石阡苔茶優質芽葉,創製的一種扁形名茶。 |
石阡皮蛋 | 石阡皮蛋 石阡皮蛋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又名松花皮蛋,其蛋白透明富有彈性,松花疊起,蛋黃呈現墨綠、草綠、茶色、暗綠及鮮紅等五彩色層,食之醇香爽口、回味甘美,久食不膩,容易消化。同時具有清熱解暑、乾膽明目、開胃潤喉、醒酒止渴、降低血壓等功效。 |
乾豇豆 | 乾豇豆 來自梵淨山原始森林真誠的問候。貴州石阡縣和記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獲得“貴州省農業化經營重點企業”。 |
保健苦丁茶 | 保健苦丁茶 保健苦丁茶是以苦丁茶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保健食品,經功能試驗證明,具有調節血脂(降低甘油三指)、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 |
歷史文化
毛龍 | 毛龍 毛龍為石阡縣獨具的一種較為大型的龍燈品種。石阡縣仡佬、苗、侗等先民,唐宋之前泛稱“五溪蠻”或“五陵蠻”,以遠祖“盤瓠”為圖騰。“盤瓠”的形象為“五色毛犬”,在“龍”這箇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物上,又增加了“毛”的特徵。 |
茶燈 | 茶燈 石阡縣的茶燈是源於生活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在石阡縣絕無僅有,在中國藝苑中至今也沒見過,近些年越演越紅火,石阡茶燈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
著名人物
李鴻恩,1923年出生於湯山鎮,建國前曾任石阡縣政府電話管理員、財政科主任科員、教育科督學、稅征處課長、參議會助理秘書等職。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特區 |
貴陽市 | 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
六盤水市 | 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
遵義市 | 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安順市 | 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銅仁地區 | 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
畢節地區 | 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
註: | 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