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知書識禮](/img/8/506/nBnauM3XzAzMwkDM0IDN3AzN1Q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同“ 知書達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媳婦雖不敢說知書識禮,然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俗話,是從小聽到大的。”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 文君 ,你是知書識禮的人,我萬不想出你,替我 卓門鬧出這樣傷風敗俗的醜事!”參見“ 知書達理”。
出處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示例
老師希望我們健康成長,要~,全面發展。亦作“知書達禮”、“知書識禮”、“知書知禮”、“知文達理”。
知書識禮是一個詞語,讀音是zhī shū shí lǐ,同知書達理。
司馬遷所說的樂與如今所說的音樂之樂大致是相通的,它包括歌、舞和有關的器具(樂器和舞具)三部分;還認為樂是由於客觀事物被人感知以後產生的,這也是正確的。但...
內容提要 段落大意 現代譯文 原文和註解簡介樂書是指《史記》中的《禮記·樂記》,而《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內容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
司馬著 宗璞文 文獻 儒家 河圖封禪時,萬靈同時受祀,因論封禪而追論諸神及名山大川的祭祀,這是司馬遷寫《封禪書》的基本構想。《封禪書》的意義還在於,司馬遷以憤懣之情,對漢代統治者,尤其...
說明 譯文 原文、註解《封禪書》的實際內容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釋說:“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作《封禪書》第...
內容簡介 歷史意義 白話譯文 原文+註解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器》曰:“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正文 禮的介紹 禮的本質 禮的作用 以禮入法達禮麻識理,字遵道,怯烈台氏。元朝中書省右丞相,是中國第一個使用火器進攻敵人的將軍,開創了中國古代軍事進步的一大里程碑。
史書記載 卒劉知幾(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史學家。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舉進士。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開始擔任史官,撰起...
人物經歷 人物事跡 學術思想 歷史觀點 主要作品劉知幾(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史學家。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舉進士。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開始擔任史官,撰起...
人物經歷 人物事跡 學術思想 歷史觀點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