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thandfalsehood
標誌認識與對象關係的一對認識論範疇。真理是具有不
依賴於主體的客觀內容的認識,即與對象相符合的認識;謬誤則是與對象不相符合的認識。真理和謬誤是認識過程中的一對矛盾。在認識過程中,就確定的對象和範圍而言,真理和謬誤的對立是絕對的,兩者的界限是確定的。但是,在這一狹窄領域之外,真理和謬誤的對立是相對的,兩者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真理和謬誤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兩者互相轉化的情形和條件複雜多樣,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辯證唯物主義反對混淆真理和謬誤界限的相對主義觀點,也反對把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凝固化的形上學觀點。認識的任務在於把握真理,但是把握真理是一個反覆實踐和不斷探索的過程。謬誤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也不僅僅是消極的。在正確地總結經驗的條件下,謬誤往往是走向真理的先導。擁有無條件的真理權的那種認識是在一系列相對的謬誤中實現的。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人的認識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無限過程,是不斷地糾正謬誤和把握真理的過程。
相關詞條
-
真理和謬誤
真理和謬誤是認識論中的一對範疇。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錯誤)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歪曲反映。認識的目的是掌握真理,指導實踐。人在...
-
真理
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客觀存在的,真理中包含的內容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論人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可能得出多少種結論, 但只有...
真理的定義 真理判斷的兩個標準 採用認識論標準來判斷真理容易產生的偏差 -
謬誤
謬誤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miù wù, 亦作“ 謬悞 ”。錯誤;差錯。是指人的認識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活動,它能產生正確和錯誤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即為真...
基本資料 引證解釋 基本概念 -
真理[哲學概念]
真理,即永恆不變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即絕對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廣義的道理;相對真理是在特定條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最...
哲學概念 相關名言 真理標準大討論 -
真理標準
真理標準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尺度。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各派哲學沒有科學地解決真理標準問題。唯心主義否認客觀真理及其客觀標準,從主觀精神範圍內尋找真理尺度。他...
定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理標準的傳統論證方法 認識論標準和價值論標準 -
謬誤理論
謬誤作為思維方面的錯誤,不僅涉及經驗科學和理論科學的每個領域,而且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與科學研究的一切方面。因此,開展對謬誤問題的系統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謬誤理論的概述 謬誤的分類 相關謬誤 歧義謬誤 論據不足 -
邏輯謬誤
不依據邏輯的議論,尤其是指論證中不符合邏輯的推論。邏輯謬誤分為形式邏輯謬誤與非形式邏輯謬誤。非形式邏輯謬誤,實質上就是前提錯誤謬誤。
形式邏輯謬誤 非形式邏輯謬誤 -
人生65個致命謬誤
謬誤41.有能力就要表現出來——老虎不威也是虎 謬誤57.有事有人,無事無人——交友要有人情味 謬誤58.親不親,故鄉人——窩裡鬥,害死人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有用即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這是實用主義關於真理的著名命題,由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真正奠基人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他認為:“‘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
一、來源 二、發展 三、對立的觀點 四、真理的兩個判斷標準 五、兩個判斷標準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