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真心、妄心二者。又稱真識妄識。即自性清淨而且恆常不變之心,稱為真心;雜染虛假而有生滅轉變之心,稱為妄心。地論師認為,第八阿賴耶識即如來藏心,稱為真識,前七識則總稱為妄識。如《大乘義章》卷三(末)雲(大正44·525b)︰‘次就真妄開合為二,前六及七同名妄識,第八名真。妄中前六,迷於因緣虛假之法,妄取定性,故名為妄。第七妄識,心外無法,妄取有相,故名為妄。第八真識,體如一味,妙出情妄,故說為真。又復隨緣種種故異變,體無失壞,故名為真。如一味藥流出異味,而體無異。’
該書又就真妄二心相對的依持關係有所申說,謂前七妄識‘情有體無,起必托真’,稱之為‘依’。故《勝鬘經》雲生死二法依如來藏;第八真心則‘相隱性實,能為妄本’,住持於妄,故說為‘持’;妄之依真,如波依水,真之持妄,如水持波。
然而,攝論師以前七識及第八阿賴耶識皆為妄識,而另立第九阿摩羅識為真識。如《決定藏論》卷上雲(大正30·1020b)︰‘斷阿羅耶識即轉凡夫性,舍凡夫法,阿羅耶識滅,此識滅故,一切煩惱滅。阿羅耶識對治故,證阿摩羅識。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摩羅識是常,是無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證阿摩羅識。’
又,《大乘起信論》謂依如來藏故有生滅之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此名阿梨耶識。該論以阿梨耶識為真妄和合之識。大體而言,以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為真心,前七識為妄心,此是較普遍的說法,而有關第八阿賴耶識則有異論。有視之為如來藏心,以之為真識;然亦有以之為妄識者。
此外,宋代天台宗在觀心之境方面亦有異說。山家以妄心為所觀之境,山外則以真心為所觀之境,二家並互諍其真妄。然此系以法性真如為真心,以六識為陰妄之心的說法,其意旨與就心識之自體以分別真妄之情形,並不相同。
相關詞條
-
二心
二心,漢語辭彙。 拼音:èr xīn 釋義:1、異心;不忠實。2、分心,分散精力。3、猶豫。
詞目 拼音 引證解釋 近義詞 反義詞 -
降伏客氣,消殺妄心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所下,而後正氣伸;情慾意識,盡屬妄 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原文 譯文 評語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溺於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的學人,令得漸具正見;而後真入宗門中參究,始有一念相應之時節因緣現前也!反之,各以邪知邪見欲冀真乘,不免緣木求魚之譏,何有相應之時? 匪唯平實如是...,久後終能悟入。如是之理,一切禪和皆應知之,不可隨人言語妄謗宗師,以免自障...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坐忘論
」、「簡事四」、「真觀五」、「泰定六」、「得道七」等七部分,也就是修道...》部分全佚,僅存《德經》大半。其體例是疏義,與成玄英的《道德真經義疏》基本相同,行文也比較繁瑣,從殘篇看來,當時完整的篇幅應該與成玄英《道德真經義...
影響 作者 原文 坐忘論另篇 兩種《坐忘論》 -
伊川學案(上)
,是喜之也。」呂申公、范堯夫入侍經筵,聞先生講說,退而嘆曰:「真侍講...,則鑽冰擊土土,何以火不可得﹖學者須具可鑽可擊之質。 真元之氣,氣之所由...涵養之道。出入之息者,闔闢之機而已,所出之息非所入之氣,但真元自能生氣...
-
《菜根譚》[洪應明編著]
,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5.能...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訊息。 9.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書籍簡介 清刻本 妙語 作品序 版本信息 -
菜根譚[明朝著作]
,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訊息。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內容簡介 菜根譚(清刻本) 創作背景 社會評價 後世影響 -
萊根譚
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
簡介 修 身 應 酬 評 議 閒 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