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mù bù jiàn jié
【解釋】: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出處】:《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示例】:遠求而近遺,如~。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啟》詩。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指人無自知之明。
【近義詞】:目空一切
【反義詞】:謙虛謹慎
成語典故
【出處】:《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原文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譯文
楚莊王想要討伐越國,莊子規勸說:“大王想要討伐越國,是為什麼呢?”楚莊王說:“(越國)政治混亂軍隊軟弱。”
莊子說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事物卻不能自己看見它的睫毛。大王你的軍隊自從戰敗給秦、晉(兩國後),喪失了數百里的土地,這是軍隊軟弱。莊躋在(我國)境內做了盜賊但是官吏們不能阻止,這是政治混亂。大王(你的國家)政治混亂軍隊軟弱,並不在越國之下,卻想要討伐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
楚莊王就停止了(討伐越國的事宜)。
所以認識某件事的困難,不在於看見別人(如何),而在於看見自己(如何)。所以說:“(能夠)自己看見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謂的明智。”
注釋
伐:攻打;討伐;進攻
睫: 睫毛
愚:自謙之詞
患:憂慮;擔憂
諫:規勸君、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明:英明,明智,高明。
之智如目也:智力和見識就像眼睛一樣
莊躋: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
之:助詞,無義。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如:像。
止:停止。
下:在…之下
故事
“目不見睫”的故事,出自《韓非子·喻老》。書中記載說:“莊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成語“目不見睫”就是從這裡來的。原意是說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
棋心 禪心繫列之五---目不見睫
棋心禪心 -- 目不見睫
韓非子喻老篇有云:
楚莊主欲伐越,杜子諫曰:"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人的眼睛,能見山峰之遠,能視秋毫之細,卻獨獨看不見眼前的睫毛。
下棋時,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毛病,總是注意別人下的缺點,從而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斷送一盤好棋。楚莊王(?—前591),名叫熊侶,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613—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楚莊王即位三年中,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下令國中:“有敢諫者死無赦!”(《史記·楚世家》)此時伍舉入諫。楚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正在作樂。伍舉說:“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楚莊王說:“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史記·楚世家》)又過數月,楚莊王淫亂更甚。大夫蘇從又入諫。莊王說:“若不聞令乎?”蘇從說:“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 ”(《史記·楚世家》)於是楚莊王停止淫樂,上朝聽政,對楚國上下進行了整頓,任伍舉﹑蘇從以政,楚國國百姓非常高興。 同年,楚莊王滅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參見楚滅庸之戰)。鞏固了其在江漢流域地區的統治地位,為其爭霸中原創造了必要條件。六年,楚莊王乘宋國內亂之機伐宋,獲五百乘,使楚國聲威大震。 八年,楚莊王伐陸渾戎,屯兵周都洛邑附近時,周定王讓王孫滿犒勞楚王,楚莊王向周室問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顯示出他取而代之的雄心。 九年,楚莊王擊滅若敖氏之族。十三年,滅舒。十六年,楚莊王伐陳,殺夏征舒。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而克。 十八年六月,晉國增援鄭國,楚莊王與晉軍在戰邲(今河南滎陽北)進行決戰,大敗晉軍(參見邲之戰)。二十年,楚莊王再次攻宋,迫使宋國臣服,而晉國則懾於楚軍威勢而不敢來救。至此,楚莊王終於成為霸主。 二十三年,莊王去逝,其子審立,為楚共王。
詞語辨析
【示例】:遠求而近遺,如~。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啟》詩。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指人無自知之明。
【近義詞】:目空一切
【反義詞】:謙虛謹慎
寓意
難的不是認識別人,而是認識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
相關習題
1.下列各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
A.楚莊王欲伐越伐竹取道
B.臣患之,智如目也如鳴佩環
C.能見百步之外 見漁人,乃大驚
D.而欲伐越 欲窮其林
2.下列加點的“於”與“莊跤為盜於境內”中的“於”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B)
A.胡不見我於王
B.百里奚舉於市
C.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D.萬鍾與我何加焉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楚莊王要伐越原因是因為認為越國政治混亂,兵力也弱。
B.莊子勸楚莊王不要伐越是因為這樣做是不仁義的。
C.莊子用生動的比喻說理,從而打動了楚莊王,使其停止攻越。
D.本文告訴我們,人要有自知之明。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
翻譯:大王的軍隊剛剛被秦,晉兩國打敗,丟了幾百里的地盤,這就說明我們兵力弱。
(2)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翻譯:所以認識事物的困難,不在能看清別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3)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翻譯: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事物卻不能自己看見它的睫毛
(4)自見之謂明
翻譯:(能夠)自己看見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謂的明智。
8.
8.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楚莊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齊師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莊王乃止
無絲竹之亂耳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自見之謂明。
10.讀後,你想到了與此文主旨相關的哪個成語或俗語?(2分)
【答案】
8.B
9.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