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峰樓寄張祜》

《登九峰樓寄張祜》是晚唐杜牧所作的七言律詩。首詩結響遒勁,由後向前,層層揭起,恰似倒捲簾櫳,一種如虹意氣照徹全篇,化盡涕洟,並成酣暢。這種旋折迴蕩的藝術腕力,是很驚人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九峰樓寄張祜
【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杜牧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登九峰樓寄張祜⑴
百感衷來不自由⑵,角聲孤起夕陽樓。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⑶。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⑷?
誰人得似張公子⑸,千首詩輕萬戶侯。

作品注釋

⑴九峰樓:一作九華樓。清《一統志》云:“池州九華樓有二:一在貴池縣九華門上,唐建;一在青陽縣東南二里。”張祜,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卒於大中年間(849年以後)。據《雲溪友議》載:白居易長慶(821-824)年間為杭州刺史時,張祜和徐凝同應貢舉而未能分出誰當首薦。白居易遂出試題《長劍倚天外賦》、《餘霞散成綺詩》,命二人決賽。結果列徐第一,張第二。張以為恥,遂“行歌而返”。公元845年(會昌五年)秋,張祜來池州看望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二人詩酒相會,意氣相投。杜牧也聽說過當年白居易重徐輕張之事,頗為張抱不平。此次別後,杜作此詩寄贈張祜。
⑵“百感”句:江淹《別賦》“百感悽惻。”《宋書·樂志》:“憂從中來。”《隋書·房陵王勇傳》:“一事以上,不得自由。”前二句是因果倒裝句,意謂黃昏時聽到號角聲從城樓上悽厲地響起,引起人百感交集。《東岩草堂評定唐詩鼓吹》曰:“入手劈將有感於中不自由作起,真有一段登高望遠、觸景興懷、情不自已之況。”
⑶三四句言面對昔日同游的碧山芳草,心中有說不盡的離思別恨。屈原《九章·思美人》:“吾誰與玩此芳草?”
⑷五句以目不見睫比喻白居易不識人才,六句稱頌張祜詩藝高妙,有道在身,無須他求。這是為朋友抱不平,也是安慰。
⑸得似:能像,能比得上。

作品鑑賞

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載:“杜牧之守秋浦,與祜游,酷吟其宮詞。亦知樂天有非之之論。乃為詩曰:睫在眼前人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可知此詩系有感於白居易之非難張祜而發。長慶(821-824)年間,白居易為杭州刺史,張祜請他貢舉自己去長安應進士試。白居易出題面試,把張祜置於徐凝之下,使頗有盛名的張祜大為難堪。杜牧事後得知,也很憤慨。公元845年(會昌五年)秋天,張祜從丹陽寓地來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兩人遍游境內名勝,以文會友,交誼甚洽。此詩即作於此次別後。詩人把自己對白居易的不滿與對張祜的同情、慰勉和敬重,非常巧妙而有力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詩純乎寫情,旁及景物,也無非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筆,傾泄了滿腔感喟。眾多的感慨一齊湧上心頭,已經難於控制了。“角聲”句勢遒而意奇,為勾起偌多感嘆的“誘因”。這一聯以先果後因的倒裝句式,造成突兀、警聳的藝術效果。“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時流甚遠。一樣的斜陽畫角,用它一點染,氣格便覺異樣,似有一種曠漠、淒咽的情緒汩汩從行間流出。角聲本無所謂孤獨,是岑寂的心境給它抹上了這種感情色彩。彳亍舊地,獨憑欄桿,自然要聯想到昔日同游的歡樂,相形之下,更顯得獨游的淒黯了。三、四句承上而來,抒發別情。對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處所;夾道的芳草──伴隨著友人遠去天涯。翠峰依舊,徒添知己之思;芳草連天,益增離別之恨。離思是無形的,把它寄寓在路遠山長的景物中,便顯得豐滿、具體,情深意長了。“芳草”又是賢者的象徵。《楚辭·九章·思美人》云:“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即以之比有德君子。詩人正是利用這種具有多層意蘊的詞語暗示讀者,引發出豐富的聯想來,思致活潑,宛轉關情。五、六兩句思筆俱換,由抽繹心中的懷想,轉為安慰對方。目不見睫,喻人之無識,這是對白居易的微詞。“道非身外”,稱頌張祜詩藝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別處追求。這是故作理趣語,來慰藉自傷淪落的詩友。自此,詩的境界為之一換,格調也迥然不同,可見作者筆姿的靈活多變。七、八句就此更作發揮。“誰人得似”即無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無以復加。末句“千首詩輕萬戶侯”補足“誰人得似”句意,大開大合,結構嚴謹。在杜牧看來,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沒有誰及得上他的清高豁達。
這首詩結響遒勁,由後向前,層層揭起,恰似倒捲簾櫳,一種如虹意氣照徹全篇,化盡涕洟,並成酣暢。這種旋折迴蕩的藝術腕力,是很驚人的。
一首詩里表現出這么複雜的感情,有紛挐棖觸綿渺的情思,氣類的感憤,理趣的闡發和名士所特具的灑脫與豪縱。風骨錚錚,窮極變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邁、拗峭,深於感慨的詩風,於此也可略窺究竟了。

作者簡介

杜牧
(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827-835)年間登進士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