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病毒感染

皰疹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是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傳染病。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型,即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和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膚、黏膜(口腔黏膜)和器官(腦)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膚黏膜感染。病毒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於人體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月經、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HSV被激活而發病。

基本信息

簡介

皰疹病毒感染

herpes virus infection

病毒病毒
一組能感染人類的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能感染人類的皰疹病毒皰疹病毒感染極為普遍,多為隱性感染,少數為顯性感染。調查了人群中不同皰疹病毒的血清抗體發現在世界窮困地區的10歲兒童,有約90%感染過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而成人幾乎全部感染過HSV-1。在溫帶地區,90%的14歲兒童都感染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西歐英國美國,約20~80%青少年都感染過巨細胞病毒(CMV)。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幾乎所有兒童均已感染過 CMV。皰疹病毒除EB病毒外均易引起胎兒先天性感染,造成流產、早產、胎兒先天性畸形和出生後持續感染。由於CMV和HSV易引起孕婦的子宮頸感染,胎兒先天性感染的發生率亦較高。嬰兒先天性CMV感染髮生率為0.5~1.5%。胎兒先天性感染的途徑是受染孕婦體內的病毒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或經子宮頸上行感染胎兒。皰疹病毒的致癌性雖未完全肯定,但不少研究證明皰疹病毒感染與某些癌瘤的發生有關。如EB病毒與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HSV-1與唇癌、HSV-2與子宮頸癌密切相關。有人認為此類病毒的基因可以部分或全部整合於寄主細胞的基因中,引起寄主細胞的癌變。 皰疹病毒是一類有包膜的DNA病毒,現已發現60種以上。能引起哺乳類鳥類兩棲類魚類的感染。1978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皰疹病毒分為 α、β和γ三組。能感染人類的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劃為 α組,巨細胞病毒為β組,EB病毒為γ組。感染人類的皰疹病毒有共同的形態和結構。皰疹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50~200nm,完整病毒由核心、核殼和包膜組成。病毒的核心為雙股DNA,並有少量的酶蛋白。核殼由 162個空心管狀殼微粒構成20面體。最外一層是包膜,由脂肪和糖蛋白組成,抗原結構存在於糖蛋白中。感染人類的皰疹病毒除EB病毒外,均能在二倍體細胞組織培養中生長,並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

皰疹病毒感染後,可表現為原發性感染、潛伏性感染或復發性感染。首次感染皰疹病毒無免疫力者為原發性感染。原發性感染皰疹病毒後,病毒在人體細胞中不增殖,亦不破壞細胞,卻呈潛伏狀態,此時病人無臨床症狀,這稱為潛伏性感染,一旦由於外界刺激,如受涼外傷感染、套用免疫抑制劑等人體抵抗力下降,潛伏狀態的病毒便重新複製增殖,破壞細胞,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這稱為復發性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感覺神經節和三叉神經節、骶神經節中潛伏感染。EB病毒在淋巴細胞中潛伏感染。皰疹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不完全,一些皰疹病毒(如HSV)的減毒活疫苗或常規方法滅活的死疫苗預防接種在研究中,但一些皰疹病毒(如EB病毒)有致癌潛能。上述疫苗有危險性,有人研究從產EB病毒的人淋巴母細胞系細胞中提取EB病毒決定的膜抗原製造疫苗。

疾病

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傳染病。HSV可分1型(HSV-1)和2型(HSV-2)。常見的HSV感染有復發性口唇皰疹、皮膚皰疹、急性皰疹性口齦炎和急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少見的有急性皰疹性神經系統感染如腦膜炎、腦炎、脊髓炎和神經根炎。新生兒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現為嚴重的全身性HSV感染。皰疹性腦炎病情重病死率高,有的可造成終身殘疾。HSV感染十分普遍,根據對人群中HSV抗體的調查,約90%10歲兒童血清中有HSV抗體,成人可達100%,這說明他們已經受過HSV感染。西方國家,如美國及一些西歐國家,HSV-2引起的生殖器皰疹,作為性傳染病而流行,患有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所生的新生兒,可以發生全身性播散性皰疹感染及皰疹性腦炎,其病死率極高或留有嚴重的後遺症。一些器官移植和接受免疫抑制劑及抗腫瘤藥治療的病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可泛發全身性皰疹感染乃至死亡。此外,不少的資料證明,HSV-1感染可能與唇癌有關,而HSV-2感染則可能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HSV及其感染的研究和控制。 

傳播方式

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亦可通過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間接傳染。

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單純皰疹病毒所致。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型,即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和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 以外的皮膚、黏膜(口腔黏膜)和器官(腦)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膚黏膜感染。病毒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於人體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月經、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HSV被激活而發病。

病原體

單純皰疹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分HSV-1和HSV-2兩型,完整的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為120~150nm,病毒核心部分由雙股DNA和一些蛋白質構成,外有蛋白質外殼,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六角形立體對稱的20面體,最外一層為包膜,由糖蛋白和脂肪組成。糖蛋白具有HSV的抗原性,並與病毒附著及穿透寄主細胞的能力有關。HSV對溫熱、紫外線、乙醚、氯仿均很敏感,對HSV敏感的動物有家兔、小鼠(尤其是乳鼠)、豚鼠、大鼠和地鼠等。可用雞胚絨毛尿囊膜、人胚腎兔腎細胞及小白鼠腹腔和腦內接種的方法分離病毒。人是HSV的唯一寄主。原發性感染和復發性感染病人及無症狀的排病毒者均可成為傳染源,約有20%健康幼兒和1~5%的成人是無症狀排病毒者,從其唾液中可分離出HSV。有的國家常規宮頸陰道細胞學檢查發現,約有0.5%婦女從生殖器排出HSV,因此,無症狀排病毒者十分普遍。
HSV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包括接吻、接觸帶有HSV的病人的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HSV-2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HSV-1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但較少見。新生兒可在娩出時通過患有生殖器皰疹母親的產道而受染,病毒亦可由子宮頸上行而感染胎兒。兒童或成人均可感染HSV,兒童更易感染。衛生條件差、居住擁擠[1]的人群,感染髮生早,常在幼兒時受染。

預防

1、傳播途徑可經口腔傳播到呼吸科,也可通過皮膚、黏膜、眼角膜等皰疹病灶處傳染;
2、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的患者的唾液、糞便中皆有病毒存在,應避免接觸其他兒童與幼嬰,以免增加感染的危險;
3、復發性單純皰疹感染的發生是由於體內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被激活以後引起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