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塬鄉

白草塬鄉

白草塬鎮(原為白草塬鄉,2014年6月升為鎮級行政)簡稱白草塬,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城北75公里,北靠七里砂河,與郭城驛鎮扎子塬毗鄰,南靠土門壩苦水河,東與草灘鄉接壤,西與河畔川道相鄰,南北寬9.4公里,東西長17.33公里,總面積16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538畝,水地面積達51932畝,旱地13606畝。 1961年建白塬公社,1983年改白草塬鄉,2014年6月升為鎮級行政。面積17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姜家南塬、總堡、北劉家、中劉家、九百戶、上樹兒王家、西坡、二百戶、窟坨、景家莊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北劉家村。河劉公路、海渝公路穿行而過,交通便利,信息順暢。2004年白草塬鄉國民生產總值52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白草塬鎮現轄8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4618戶,23925人,民族結構單一,全白草塬鎮通電率達100%,

電視收視率和電話入戶率達80%以上。河劉公路、海渝公路穿行而過,交通便利,信息順暢。白草塬鄉距黃河62公里,屬靖會高揚程提灌區,水澆地共有49072畝,分布在7個村,土質肥沃,平整開闊,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因子配合良好,農、林、牧全面發展,農副產品豐富,品質好、產量高,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向日葵、胡麻為主,養殖業主要養羊、養牛為主,糧食畝產300公斤左右,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

地理環境

白草塬地貌 白草塬地貌

白草塬鎮屬乾旱塬區,是典型的西北黃土地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土地構造複雜,多以變質岩和花崗岩為基底,其上廣泛分布著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系黃土。

V型結構 V型結構

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分布樹枝狀溝壑,遍布“V”型深谷,多屬黃土堆積侵蝕塬地,為梁峁頂面殘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溝谷地階地貌。為會寧縣八個灌區鄉之一,屬高揚程灌區。土地資源極其豐富,境內地勢平緩,屬濕帶季風氣候,氣候乾燥酷熱,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520小時,通風良好。降水及少且年、月變化很大,乾旱災害頻繁,年均氣溫6—7.5攝氏度,多年降雨平均量為366毫米,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多集中在7—8月,年蒸發量1750毫米。海拔位於1600米至1700米之間。

歷史相關

霄行山堡遺址 霄行山堡遺址

1、 霄行山堡遺址:西漢武帝“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時行宮!

西漢元鼎五年(前112年)至元封四年(前107年),為了加強西北邊防,前後5年內,漢武帝兩次巡行隴右。第一次越隴山(今六盤山),登崆峒山(今平涼境內),西行至今會寧地界,沿土門峴河再西行,經今朱家河、車家川到河畔,北拐沿祖厲川水(今祖厲河)西北行,經會寧縣的郭城驛、靖遠縣的大、小蘆,最後到了祖厲縣的黃河邊,然後返回長安。

“古堡呈長方形,城牆保存得比較好,能看出古堡相對完整的形狀。古城是東西走向,南北布局。似乎是經過嚴格的測定後修建的。城牆的基礎厚度達四米,而殘存的城牆高度超過了三米。城牆之外有兩道城牆,中間一道城牆在距離古城內城大約二十米的地方。由於年代久遠,城牆雖然坍塌了,但在農田的田埂上,尚能看出高處的部分。城牆殘跡異常堅硬。在中間城牆之外,往外擴展四五十米,是古城最外一道城牆,這裡面臨深溝,外圍的城牆就修建深溝邊上。”

2、清光緒九年(1883年),譚嗣同跟隨在甘肅作官的父親在蘭州居住。八月下旬,18歲的譚嗣同漫遊隴原來到會寧,在縣城逗留二日,於驛館留聯句“最是淒涼鄉夢醒,臥聽老馬齧殘芻。”然後北行上白草塬。並作五言律詩一首:

白草塬頭路,蕭蕭樹兩行。

遠天連暗雪,落日入少黃。

石立人行瘦,河流衣帶長。

不堪戎馬後,把酒唱伊涼。


白草塬鄉 白草塬鄉

3、 慢牛坡戰鬥遺址:

位於會寧縣白草塬鎮四百戶村,距會寧縣城70公里。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第31軍91師、93師和紅4軍1個師在河畔鎮慢牛坡設伏,阻擊關麟征部,掩護紅四方面軍主力北渡黃河。

柴紅宇 柴紅宇

28日,關部進至車家川一線,其部73旅145團進入慢牛坡紅軍伏擊圈,雙方展開激烈戰鬥。關部146團隨後趕來增援,關麟征率師部親自督戰,激戰至午夜,紅軍北撤,雙方傷亡均重,紅31軍93師師長柴洪宇及100多名紅軍指戰員犧牲。

警衛員王樹堂委託當地農民姜啟容榮置棺埋葬柴洪宇。

1958年柴洪宇親屬將其遺骨遷至河北省邯鄲市冀魯豫烈士陵園安葬。

經濟狀況

白草塬鄉 白草塬鄉

在白草塬,不僅種植業有特色、效益明顯,而且養殖業也是該鎮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由於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強化引導,加強培訓,措施得力,畜牧產業已發展成為白草塬鎮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白草塬鎮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碗豆套葵花和籽瓜種植是白草塬的種植主導產業。籽瓜種植面積5000多畝,總產黑瓜籽500噸;碗豆套葵花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總產量達2000噸。羊產業是白草塬的養殖特色主導產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白草塬鎮已建成標準化圈舍1000多座,青貯窖300多眼。5000隻以上的養羊示範村4個,羊只飼養量和存欄數達5.2萬隻,養羊戶達2400戶,其中50隻以上的養羊戶400戶,30隻以上的養羊戶720戶。養羊是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源於養羊。白草塬鎮豬存欄近萬口,白草塬鎮有近20戶人家的豬養殖量達到30多口。養羊也是在窟沱村的一個主要養殖業,窟沱村以養羊協會為龍頭,輻射帶動景莊、樹王羊產業的發展,改良羊只優良品種,使舍施養羊大戶達到450多戶,羊飼養量達到6.9萬隻。雞產業也是白草塬鎮的一個主要產業,建立了以總堡村為中心的養雞合作社,存欄達12萬多隻。在總堡村的示範帶動下,總堡、樹王、九百戶等村的雞養殖量已達8萬多隻。現有紫花苜蓿面積1萬多畝,玉米3萬多畝,每年都有大量的農作物秸桿,為發展舍飼養羊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同時形成了養殖、良種繁育兩大體系,發展飼料加工和肉羊加工,以種植業促養殖業、以養殖業帶動種植業、種養滾動發展有廣闊的前景。

同時,將勞務作為謀發展的槓桿,加強組織協調,抓出成效。白草塬鎮實施“增收抓勞務”戰略,著力打造“建築、家政、輕紡、保全”四大勞務品牌,把勞務輸出作為統籌城鎮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之一來抓,勞務經濟撐起了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白草塬鎮對剩餘勞動力通過技術培訓,有組織地輸送到北京、青島、江蘇、廣東等發達地區從事建築、家政、紡織、電子、保全等工作。通過政府組織和能人帶隊,白草塬鎮已有3400多名務工人員外出打工,年收入可超過2380多萬元。

社會事業

白草塬鎮共有中國小17所,學生7287人,教職工302人,中學均實現了校舍標準化,國小布點工作基本完成,順利通過了省政府“普九”驗收。科技工作效果顯著,廣大民眾的科技推廣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基礎實施建設得到加強,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改造了農村電網,實現了城鎮同網同價。接通了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網,文化、電視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白草塬鎮面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嚴峻形勢,適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機制,狠抓計生宣傳教育工作來推動民眾婚育觀念的轉變,促工作上台階,主要作法:一是對白草塬鎮所有的固定上牆標語重新刷寫。嚴格按照“村三組五”和省人口委關於計生宣教工作兩個“不算數”的要求,在公路沿錢,人群集中的村、組地方共刷寫固定標語380多條,製作國策碑21座。內容以計生法規、生殖健康、中央《決定》和優先優惠等為主。二是白草塬鎮積極籌措獎金,為每戶購制下發了一份計生宣傳材料,即服務袋和《宣傳手冊》,使宣傳品戶有率達到100%。堅持經常性工作,面對面地向民眾宣講計生政策。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網路的作用,和計生協會會員、自管小組長紮根於民眾中的優勢,適時集中村民宣講政策。召開其他工作的會議時,計生政策的宣講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全民參與計生的良好氛圍在白草塬鎮正在形成,村民自治得到了加強,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全面進步。

模範村莊

白草塬鄉 白草塬鄉

北劉村,位於河畔通往草灘、劉寨的公路段上,交通便利,人居集中,市場比較活躍,商販和鋪面特別多。2007年3月,北劉村被白銀市政府確定為白銀市列新農村建設試點。通過政府投資,地方籌資,鋪面建設已於2008年5月全部竣工。共新建建築面積為80平方米的商鋪168間,同時新建了集文化、娛樂、商貿為一體,占地20餘畝的廣場一處,已接近尾聲。會寧縣交通局還配合新農村建設投資50萬元,將北劉村通往四房社的道路進行硬化,結束了北劉村村間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北劉村將爭取在2008年內完成11公里的通村砂路建設任務,全方位的創造條件做好河(畔)劉(寨)路白塬過境段12公里的整修;實施好15萬元的樹王村通社農路建設項目;積極爭取白草塬鄉水利設施改造項目,用3—5年時間新建泵房20座、渠道200公里,經過努力,使白草塬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變。

地方特產

白草塬鄉 白草塬鄉

羊羔肉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質含量豐富,胺基酸生物學效價高,符合FAO/WHO提出的人體胺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B、B1、PP、C、D、葉酸等多種營養性元素;屬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紋良好,膽固醇含量低;營養素配比合理,是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體的優質肉食品。其肉質鮮嫩,味美可口。肌肉纖維細,交聯少,嫩度高;低級脂肪酸、胺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豐富,膻味輕微,香味濃郁,感官品質優異。主要產品有分割包裝生肉產品及加工熟食產品等。

甘肅鄉鎮導航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