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土門峴鄉原稱土木公社、土門峴公社,以駐地土門峴自然村而得名。此地古稱土門洞,又稱土門峴,古時境內南側壑峴有一天然土洞,行人必經故而得名。解放前屬長富鄉,解放後屬五區(河畔),1958年屬劉寨公社,1961年設為土木公社,1965年和老莊公社合併為新塬公社,1973年又恢復為土木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經定西行署批准原稱土門峴公社,1983年改稱土門峴鄉。
地理環境
土門峴鄉是隴西黃土高原的組成部分,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山脈多為東西走向。 整個地形大致可分為梁峁山地、河谷川地和部分殘塬區三個類型,海拔為1784—2103米。土門峴鄉水源缺乏,僅有一條季節性小溪—苦水河,水質鹹苦,河灘掘井10米就有鹹水,可供人畜飲用,它自東向西流經兩個村七個社,流至河
畔入祖厲河。土門峴鄉屬乾旱山區,氣候乾燥,雨量稀少,最冷月份為元月份,最熱月份為七月份,年降水量平均為328毫米左右。乾旱是土門峴鄉的一大主要自然災害。
特有資源
1、土地資源豐富,地域較遼闊,土門峴鄉總面積折合畝數為27.8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為5.43萬畝,占總面積的19.48%。在耕地面積中,有山地3.80萬畝,占69.98%,川地0.46萬畝,占8.47%,塬地1.17萬畝,占21.55%,耕地現全部為旱地。土壤主要類型為黃綿土、黑壚土等,適宜各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
2、動植物資源有著很大的優勢,畜牧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各種畜禽飼養量大,範圍又廣。牛馬騾驢的品種達好幾種,羊、豬、雞、兔子、蜂品種多樣,其生存能力也很強。大量飼養羊、豬、蜂是當地民眾發展經濟、治窮致富的有效途徑。 3、土門峴鄉種植業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種植品種主要有糧食作物、豆類作物、油類作物和瓜果蔬菜等幾大類。糧食作物有小麥、糜子、穀子、玉米、蕎麥、洋芋、燕麥、高梁;豆類作物有豌豆、扁豆、大豆等;油類作物有胡麻、芸芥、大麻等;瓜果蔬菜方面有西瓜、籽瓜、白南瓜、辣椒、茄子、西紅柿、蔥蒜、根菜葉菜類等。栽培牧草主要有苜蓿等。林業資源主要樹種有楊樹、柳樹、榆樹、椿樹、杏樹、桃樹、蘋果、梨、棗等品種。
4、礦藏資源稀少,石膏貯藏有待進一步勘探。
經濟發展
解放初,土門峴鄉的農業極為落後,生產條件也很差,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農業抗災能力很低,生產極不穩定,糧食產量非常低。解放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土門峴鄉的農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業生產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業機械2005年底發展為1823台。農電線路除尚窪社處基本實現社社通電。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截止2006年9月,交通狀況鄉已有梯田37238畝,砂田4350畝。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狠抓農業投入。由原來的單純種植髮展到現在多品種同時種植,合理倒茬,充分發揮土地潛力,大力推廣小雜糧、馬鈴薯、優質砂田西瓜等的種植,夏秋農作物種植比例調整為1:1.5。2006年,土門峴鄉糧食總產量2356噸,小雜糧總產量1795噸,馬鈴薯總產量270噸,優質砂田西瓜及黑瓜籽總產量1014噸。林業建設突飛猛進,過去的乾山禿嶺,現已形成多樹種的林業生產布局,截止2005年底,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1571.2畝,完成荒山造林面積19582畝。隨著農業發展和退耕還林(草)政策的實施,充分利用4338多畝和套種的5700多畝紫花苜蓿,大力發展草飼料產業,發揮已經實施的整村推進和天保工程項目,充分利用草產業的資源優勢,提倡舍飼養羊,組建養羊協會,使土門峴鄉的養殖業得到健康發展。2006年9月,土門峴鄉羊存欄達到18071隻。
交通狀況
公路建設有了很大發展。1988年和1990年分別建成河漢楊家橋和土門峴橋,2001年新建張賀岔塘壩,使袁三公路南北貫通。止2006年9月,新修鄉村公路和部分通社公路70.74公里,其中全長7.24公里的項目工程,孟馮公路土門至殿坪段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實現了公路輔助設施的配套。2006年通過對孟馮公路土門至殿坪段鋪砂和對其它村社公路的維修與修建,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土門峴鄉的交通狀況有了極大的改觀,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運輸環境。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社會事業
1、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鄉上設有文化站1個,站內設有圖書室、娛樂室等。通過“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土門峴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幹部民眾文化生活不斷活躍豐富,土門峴鄉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進步。
2、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和壯大。土門峴鄉現有中國小13所,3個教學點,在校學生2996人,教職工131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060人,教職工4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 3、醫療、衛生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現有鄉衛生院1所,並設立了計畫生育服務所,各村都建有村衛生室,鄉衛生院醫療技術、設醫療備不斷改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順利開展實施,2005年共參合農民7535人,參合金額753500元,參合率達到80%。
4、計畫生育工作穩步開展。2005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6‰以內,農村計畫生育率達到77.5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7‰以下,全面完成了人口計畫。
5、民政、司法工作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得到鞏固,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名勝古蹟
土門峴鄉土門峴村現有宋代伍舉城遺址,被列為會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肅鄉鎮導航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