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台寺

白台寺

白台寺位於山西省新絳縣泉掌鎮光馬村西側。同佛座塑作白蓮台得名。始建年代未詳,唐開元十四年(726年)重修。金大定、明昌年間(1161-1196年)重修。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今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垛殿、釋迦殿、後大殿、配殿等。白台寺是新絳縣四大寺院之一,歷史悠久,千年嬋院,佛事盛光,香火不斷。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白台寺白台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白台寺VI-372

簡介

白台寺又名普化寺,座落於新絳縣城西北40華里光馬村西側。據碑刻記載,重修於唐開元十四年(726),金大定、明昌年間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局部重修,明清兩代補修,由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三滴法藏閣、釋迎殿、後大殿。

..

白台寺又名普代寺,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光馬村西側。創建年代不詳,重修於唐開元十四年(726年),金大定明昌間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兩代又予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垛樓、釋迦殿、後大殿、兩廂配殿等。

建築

現存三滴法藏閣,面闊三間,高二層,懸山頂。下塑藥師佛及脅侍菩薩,上奉地藏、觀音二菩薩。金建釋迦殿,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供釋迦佛、二弟子、

..

二菩薩、六羅漢。元建後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塑一佛二菩薩。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址兀立,四周一片平疇秀野,清靜恬適。該寺創建年代不祥,自唐以後歷代均有重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東西耳殿、釋迦殿、後大殿及西配殿等。寺內供奉諸多神、佛像,並保存有唐宋以來碑石數通,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221年)鐵牌一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景區相關資料

..

白台寺,又稱普化寺,位於山西運城市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的泉掌鎮光馬村西側。寺重修於唐代開元十四年(726),金代大定年間和明昌年間皆重建,

..

元至正十五年(1355)局部重修,明清兩代曾作過補修,由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已不存)、三滴法藏閣、釋迎殿(中殿)、後大殿。整個寺廟建在一高台之上,現周圍為草地,一馬平川,視野頗佳!在其北200米處為近些年新建的白台寺新寺!現存三滴法藏閣,面闊三間,高二層,懸山頂,上層檐南側前接出一檐,遠觀為"三滴水"式屋頂。下層曾塑藥師佛及左右脅侍菩薩,上奉地藏王菩薩(佛)、觀音二菩薩(倒坐),樓從背後看為三間懸山頂大殿,為院內地勢高於院外造成的原因,所以產生了前樓後殿的奇特形式。閣後為釋迦殿(中殿,又稱過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幾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為金代重建之原物。內供釋迦佛、二弟子(迦葉、阿難),二菩薩(左右脅侍)、六尊羅漢。後大殿,元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內塑一佛二菩薩。值得一提的是中殿的補間鋪作,在令拱的兩側有向兩側的昂一樣的裝飾,此構建在兩天后看到的馬村磚雕墓中也看到了,證明為本地區金代時期的一個"特殊"特徵。
寺址兀立,四周一片平疇秀野,清靜恬適。該寺創建年代不祥,自唐以後歷代均有重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東西耳殿、米勒小閣(疑為清建)、釋迦殿、後大殿及西配殿(現為守廟人的住處)等。寺內供奉諸多神、佛像,並保存有唐宋以來碑石數通,據說還存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221年)鐵牌一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惜未得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