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傳巨

白傳巨

白傳巨,字一衡,中國書畫家,民革黨員。1958年生,早年師從著名書法家哲成、著名篆刻家陳鳳桐,並受到書法大師沈延毅先生的教誨與啟迪。

基本信息

白傳巨,字一衡,中國民革黨員。1958年生,早年師從著名書法家哲成、著名篆刻家陳鳳桐,並受到書法大師沈延毅先生的教誨與啟迪。攻研歷代法書、碑帖,後又隨張

白傳巨白傳巨

大千弟子著名畫家張正雍先生磋藝覺道,與大風堂結緣。

多年來致力於對中國書畫藝術精神的研究及傳統筆墨觀念的領悟,遊歷名山大川,汲大自然之天養思惠,師造化,得心源,皆融書畫印於一體。作品獨具風範,書印宗漢魏之雄渾蒼勁;山水則取南派及查士標、黃賓虹之意,水墨交融,虛實生輝;寫意花卉追青藤、八大、吳昌碩之魂,筆精意重,酣暢淋漓;工筆草蟲以白石之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2009年,為慶祝建國60周年,應邀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成功舉辦白傳巨書畫作品展。

201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民革沈陽市委主辦,在瀋陽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白傳巨書畫作品展

白傳巨作品欣賞白傳巨作品欣賞

老白其人

白不老,論藝談齡尚屬壯年,而冠以老白其號,皆因不羈條律,不諳框廓,甚有異想天開之酣態,天性使然。曾經,汝等唯職上者自慰、自榮之時,名片簽署全職全稱之年,他爽之自己老白,儼然一念生豪邁,而拋社會公職之身外,自此以藝埋胸,翩然辭職,留得老白清清爽爽一號,散散淡淡征途。白駒過隙,30年以藝為生,自嚼甘苦、自品其味。幾多酣暢,幾多磨礪,青澀之歲追求筆精墨妙,運筆設色,經歷師造化、法前賢,又經人文精神與藝術原理磋磨。沉實華年則醉悟畫境、氣韻、禪理之體悟。屢有從畫中徒走千里來到人間,又從人間勵煉萬里融回畫帛。直抵舞者優然與鳳凰涅磐之瞬息觸感。一個老白,常自約自己退出凝思,鉛華洗盡而畫不枯,俊鳥飛去而魂不空。須見他畫作與他思想一點點超拔,難免遠離現實。愈加遠時卻正是在走近。唯其,算是老白心性所求吧

評價

白傳巨是我很早以前就熟識的朋友,那時他30歲出頭,為人豪爽,樂於助人,書法、篆刻、繪畫都一起來,家中有書房,書房中滿是這方面的書籍,從地板堆到天花板,屋中隨手可以撿到相關的書籍與畫冊。他埋頭讀,低頭寫、畫、刻,一下子二三十過去,他的作品也像經過春夏一樣,到了收穫的季節。
白傳巨雖然是20世紀50年代生人,但他並不“新潮”,也不“斷裂”,反倒對傳統情有獨衷,或者心中只有傳統。即使他的生活情趣,也是傳統的,養花、遛鳥、喝茶,甚至連交朋友也謹慎起來,不像早年那樣入我座中皆好友,而是一心向內做功課了。
他的藝術道路我是稔熟的,從秦漢印、魏碑、徐渭、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無不是他心摹手追的對象,對他來說,這些追摹的對象不僅沒有過時,成為歷史的過去,而是活在他的心中,成為他創作的靈感與源泉。他長時間對傳統的研習和大量的實踐以及對創作的不斷探索和穎悟,業已形成他畫作的一種風格。可以說,他深得傳統的意蘊與精神,可謂師古、師造化。中國畫的意境,是畫家的感情、感悟和追求。其主要特點是在師古得造化的過程中,將人文精神轉化為藝術境界。白傳巨的創作遵循的便是這一軌跡,並力圖從中國繪畫的文化立場考慮,執著於筆墨的內美和大美,把內心的感受通過豐富、深刻的筆墨語言,來表現客體的靈動和主體生命的內在律動與靈性,運用自己的陶養,用自己不懈努力去融合文化、筆墨意境的自然之美,努力在一個相對高的藝術平台上,達到
一個新的美學統一。這一點,他做到了。藝術總是有它的精神目標的。優秀作品總能讓人感覺到它對自然、人的關注和理解,進而形成與之相應的描摹形式、繪畫語言,最終以其內在的精神結構與外部的表現形式的渾然統一,體現出不可取代的審美價值。
白傳巨在藝術上不是以巧妙取勝,而是以拙樸為追求,這與中國傳統美學的要求正好相吻合。他的畫作和創作精神都達到了一個高度,無論是與友與藝的角度都是令我欣慰的。
白傳巨的創作已漸入佳境,也必因年富而有大成。

白傳巨作品欣賞

2009-4-3劉墨於北京

白傳巨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